当前位置: > 热文

白话中药——乌头家族之附子、草乌、川乌

时间:2022-04-21 04:07:44 热文 我要投稿

附子——小故事

四川江油乾元山植被茂盛,由于山很高,冬天特别寒冷,到了冬天不少人被冻病或冻死。附近道观有一个老道士经常外出化缘,了解周围民间的疾苦,他道行很高,也深谙医理,经常上山采草药炼制丹药,免费给穷人治病或调理身体。

有一天,他去柴房中抱柴准备生火做饭,看到一种很常见的柴草。它根茎很多,中间两三个块根连生在一起,像纺锤形或鸡蛋,还有很多子根与须根附在外面。他把根去皮、熬制、焙烤烘干成一种乌黑发亮的薄片。以后老道士在炼制丹药的时候,试着加入了这种乌药,没想到,这样炼制的丹药的效果竟然非常好,老百姓吃了这种丹药后平时能增强体力,冬天能够防寒。

可是这种药有毒,用量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很大的副作用,让人全身发麻,甚至昏迷。后来,他收养了一个孤儿做徒弟,把自己的医术传给了这个小道士,小徒弟不停地变化制药的方法,并且自己亲身试药,终于发现乌药的子根毒性比主根小,用量容易掌握,炼制丹药的效果更好。师徒二人把这种新药的识别方法和炼制方法无偿传授给周围的人们,帮助了无数的穷人。因为古代医术总是父子相传,人们误以为这对师徒是父子关系,就把这种新药称为“父子药”,由于这药的子根附在主根之外,后来谐音传成了“附子”。

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制成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

盐附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以个大、体重、色灰黑、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黑附片(黑顺片)气微,味淡;以皮黑褐、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

白附片气微,味淡;以片大、色黄白、油润半透明者为佳。

饮片炮制品有黑附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药性: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1.亡阳虚脱,肢冷脉微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2.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冷痛,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冷痛,阳虚外感

3.寒湿痹痛

本品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故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5g;先煎,久煎,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孕妇慎用,阴虚阳亢者忌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生品外用,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

川乌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气微,味辛辣、麻舌。以饱满、质坚实、断面色白、无空心者为佳。生用或制后用。

药性:

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生川乌有大毒,制川乌有毒。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本品辛热苦燥,善于驱逐寒湿、温经止痛,为治寒湿痹痛之佳品,“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尤宜于寒邪偏盛之痹痛。

2.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本品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之功显著,故又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寒疝,绕脐腹痛,手足厥冷。

3.跌扑伤痛,麻醉止痛

本品止痛作用,可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古方又常以本品作为麻醉止痛药。

用法用量:

制川乌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生品宜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忌用。制川乌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白及、白蔹同用。

草乌

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热。

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主治病症: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用醋、酒磨涂。内服须炮制后用,入汤剂应先煎1~2小时,以减低毒性。

注意事项: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附子、川乌和草乌均为乌头属植物,附子和川乌分别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和干燥的母根,草乌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的块根。三者均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其中,附子的助阳退阴作用较强,常常用于亡阳证和脾胃阳虚证的治疗;川乌较草乌温里散寒之力强,还可治疗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里寒证;草乌的药力及毒性较川乌峻猛,但温阳之力稍弱,长于除痹止痛,麻醉、止痛也多用。

明天应粉丝的需求,分享中药淫羊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