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只有一个人了。随着电脑刻印机的问世,手工刻印这门技艺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摆弄刻刀的工匠们有的就此退休,贻养天年,有的转行另寻出路,施义水还在坚守着。
施义水:泉州手工刻印的坚守者
说起刻印,施家三代人,都有刻章的手艺。那时候,不仅公家、生意人需要印章,每家每户都有几个私章,领钱、领粮票时一个红章就代表签名。
施义水的爷爷,早年在菲律宾开了家书店,兼刻印章。父亲,是泉州刻印社一名刻章工,闽南人做“龟粿”、花包一类糕点,都需要他刻的印模。父亲退休后,25岁的施义水“补员”,也进了泉州刻印社。
早年的刻印社工匠多,活多,还有许多学徒和供销员。因为已过了学艺的最佳年龄段,刚进刻印社的施义水被安排去做供销员,但是一门心思要学刻印的施义水,硬是软磨硬泡让师傅收下他当学徒。
当刻印的学徒,每天得对着一公分见方的底料一遍遍练基本功,从练习刻笔画,到刻印简单的字,没有捷径可走。虽然比别的学徒年纪大,但施义水坐得住,勤快肯学。别的学徒打了退堂鼓,他却坚持了下来。日子一天天过去,施义水手中的刻刀越来越灵巧。别人要花三年才能“出师”,他只用了二年多时间。
除了用功,施义水还格外用心在学。他家所在的“田安村”,村里都是做印章的人。于是,除了在刻印厂认真学艺,平常只要一有空,他就在村里转悠,观察邻剧怎么刻印章,怎么用刀落刀。
而作为一名称职的刻印师,还要会写反字,即“打草稿”。只有打好草稿,刻印师才能快速地动刀刻字。但是这个技巧厂里很多人不会,师傅也从来没有教过施义水,全靠他自己去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