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理想ONE的停产,引发了很多的争论,也引发了很多的思考。一款电动车上市三年就停产,更迭频率几乎和手机同步了。这确实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其实理想ONE并不是个例。
之前华为智选SF5上市半年就停售,小鹏G3交付半年就改款,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新能源造车变得越来越手机化。
迭代速度变快了
在燃油车的江湖里,它们更迭的频率是3年大改款,5-6年一换代,然后就是降价优惠清库存。像三年就换代的情况在燃油车身上没有出现过。
燃油车换代基本上是对于整辆车进行重新设计,包括外观内饰设计的变化、车身尺寸的变化,发动机、变速箱等方面都会做重新的考量,还有升级生产平台,从而提高车型的整体表现。
这对于车企来说是常规操作,消费者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而且消费者对于买车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先买先享受,后买有折扣,换代能捡漏。车企在面对改款和换代的时候,也会提前在媒体上预热,不管是出于宣传的需要还是告知的义务,宾主双方各取所需,一团和气。
而到了电动车身上,换代的节奏就发生了变化——更迭速度和手机同步。没有了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智能座舱、充电续航、智能驾驶成了新的竞争点。
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芯片、电子硬件和软件。
它们的更新周期可比机械零部件要快速地多。芯片和电子硬件差不多在12~15个月的时间更新一次,而软件的更新频率更快,差不多3个月一更新。
像电池、电控和电机的更新速度也远比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更快。举例来说,在2018年的时候,国产车型中NEDC续航里程的最高值为405km(长安逸动新能源2019款EV460),而2019年的测试车型中该数据的最高值已经达到了650km(广汽新能源Aion LX 80)。
一年的时间,纯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就已进步如此。
现在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消息称,2023年搭载麒麟电池的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几乎就没有了里程焦虑。
智能化体验正在加速
芯片、电子硬件的加入使得汽车不再只是一个载体,工具属性变成了最基本的功能实现。而电动车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很多的智能化体验,比如小鹏汽车的“第三空间”,华为打造的“零重力座椅”,蔚来在ES8上市提出的“女王座驾”,这些与众不同的体验背后,都是前文说的芯片、电子硬件以及软件在做支撑。
这些智能化功能和体验,也会遵循摩尔定律,以一年、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周期快速更迭。
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大家买的都是电动车,有人可以享受“VR数字座舱”的超级体验,有人能享受高阶智能驾驶,而你只能手握方向盘,通过语音控制大屏幕完成听歌、控制空调温度等基本操作,你会心生向往吗?
我想答案是必然的。
手机支付从开始的密码支付发展到指纹支付,再到现在的面容支付,越来越方便快捷,谁不向往升级呢?而且一旦体验过,就再也回不去原来的阶段了。
汽车的智能化体验也是如此,而且这种智能化的迭代在加速,进化升级也一直在持续,消费者根本就无法拒绝。
未来影响选车购车的因素必然是车机算力强不强、屏幕大不大,就好像现在买车关注油耗、动力、变速箱一样。
像卖手机一样卖车
李想在理想L9的发布会上,把搭载的高通8155芯片作为L9的卖点;问界M5 EV车型上市时,余承东介绍的重点是Harmony OS 3系统,充电5分钟实现续航120公里;小鹏G9上市,何小鹏说要接棒保时捷,销量剑指奥迪Q5L;还有很多车企上市的车型都冠以PRO、MAX、PLUS等名字,直接就是把手机命名方式拿过来用了。
这完全就是手机企业上的常规操作,在以前的汽车市场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如果我们把L9、M5和ET5换成手机产品,也毫无违和感。
除了在发布会上的话术之外,造车新势力们还学习了手机的预售模式。
造车新势力的新车发布会上只是发布了价格,亮相了新车,发布会变成了预告会,想实际量产交付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官方预售期。
而传统车企把以上的工作都在发布会上集中完成,甚至新车都会提前到店,可以现场提车。
新势力开完发布会后,72小时、48小时乃至24小时(还可以是几个小时)订单量轻松破万,大家已经司空见惯,这种操作在雷军和余承东身上经常能见到。
2014年,雷军称小米当年的出货量要达到6000万部。余承东随即就称华为的销量要超过8000万部。
这个场景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叫地主,抢地主,我抢。
这个套路随即发扬光大,就连恒大汽车都掌握了其精髓,首款车型恒驰5在发布15天之后,官方宣称其预售订单已经突破了3.7万。
至于说真实情况什么样,我们在这里不做讨论。
客观地讲,预售只是一种营销模式,和传统车企的营销思路相比,说不上谁比谁更先进,谁更有效率,就看消费者愿意接受哪一种。现在新能源是主流趋势,造车新势力只是把预售的这种方式引进来而已,万万不要神话它。
百姓评车
现在很多人都把传统车企比作诺基亚,电动车比作苹果、华为,认为传统车企必将没落。道理没错,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有些传统车企现在已经在开始追上来了,而电动车企业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关键是它们要有持续进化的能力,硬软件的升级,生态的完善,还有智能系统的迭代。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如果谁做不到持续进化,谁就会成为诺基亚。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新能源造车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跑,参赛选手们的状态各不相同,有人需要冲刺,有人要保留体力。
不管是诺基亚还是苹果,能留在赛道里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