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36万人推荐!豆瓣9.0分:这部电影,道尽了人生八苦!

时间:2022-04-20 17:52:06 热传 我要投稿

本期主播丨雪冬 今天,想带大家走进一部优秀的影片。 2007年导演杨德昌逝世,电影《一一》是他最后一部作品,被誉为“最完美的华语电影”。 它获得了戛纳最佳导演奖,豆瓣评分9.0,入围《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影片、《纽约时报》本世纪25部最优秀电影…… 电影名叫“一一”,将人生之事一一道来。 一家人的故事道尽了人的一生,从婴儿新生到老人逝世,从婚礼开始到葬礼结束。 它以敏锐温热的镜头,生动刻画了人生不同阶段面临的困惑: 童年看世界的迷茫; 青春恋爱的阵痛; 中年事业危机; 生命困顿,老年面临死亡拷问…… 一路跌跌撞撞,往往被人生课题猛烈撞击之后,我们才会直面人生,思索生命背后的意义。 童年成长:学会看生命的后脑勺 如果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大人的世界,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 电影中的一个叫“洋洋”的孩子,带我们再次温习了每个人的成长旅途: 这是台北一户人家的故事,8岁小男孩洋洋一家参加舅舅婚礼,婚礼当天,外婆意外中风成了植物人,静卧在床。 一家人一系列故事上演了: 妈妈照顾外婆期间心理崩溃,去寺庙“修行”了; 爸爸简南俊事业危机,又偶遇初恋情人投怀送抱; 姐姐婷婷正值青春期,爱上了邻居女孩的前男友; 洋洋也有自己的人生小烦恼,他涉世未深、混沌初开,经常被女孩子欺负。 洋洋用气球模仿舅妈怀孕的大肚子,不料被打小报告,老师前来质问,是谁把保险套带到学校,并直接让洋洋把口袋里的保险套掏出来。 8岁的洋洋问老师:什么是保险套?你只是听别人乱说,又没有自己看见。 他掏出气球交给老师,老师尴尬地离开了。 这件事引发了洋洋的思考,他问爸爸: “我们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不就有一半事情看不到了吗?” 童年时,我们混沌未开,只能在人生中左冲右撞,在生命的“调教”下,慢慢学习以自己的视角认识世界。 洋洋学到的是: 要了解真相,就要一窥事物的全貌。 于是他透过自己的视角,拍了很多人后脑勺的照片。 电影海报也是洋洋的后脑勺,或许这是杨德昌留给世人的思考吧。 真相是什么?是被看见的这一半,还是没被看见的另一半? 心理学家荣格说,生命就像以根茎来维持生命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的,深藏于根茎处的。 生命的真相隐藏在潜意识冰山下,就像我们的后脑勺,一直都在,却很难被看见,被认知。 洋洋以自己的方式,看见生命的后脑勺,找到了生命深藏的力量,处理了自己的困惑。 洋洋在婆婆葬礼上说:“看到还没名字的小表弟,我觉得我也老了”。 经过了一番“看见”后的审思,他成长了。 青春课题——恋爱,带着原生家庭创伤 电影中的青春期少女姐姐婷婷所代表的是每一个普通女孩。 对爱情充满浪漫幻想。 邻居女孩莉莉和男友“胖子”经常吵架,莉莉三心二意时,婷婷陷入了这场多角恋,和“胖子”在一起了。 男友在台北街头牵起婷婷的手,于此同时,父亲也在东京街头牵起了初恋情人的手。 婷婷为留住男友把他带到了旅馆,没想到男友说“这样不太好吧!”先落跑了。 巧的是,这一幕和父亲年轻时如出一辙,他也曾经抛下初恋,自己先跑了。 婷婷以她的行为追随父亲的命运,以表达: 我是你的女儿,我经历你当年做的事情,这是我对你的爱与忠诚。 荣格曾说: “生命中无意识的创伤未得到解决,会以一种宿命的形式重现于我们的生活中”。 人生如此巧妙,我们的恋爱带着原生家庭的创伤,命运一直在轮回,我们会重复父母的故事,选择的恋人也带着熟悉的吸引力,像极了我们的父亲或母亲。 婷婷爱上了一个和父亲如此相似的人,害羞、怯弱、临阵脱逃。 我们钟情于一个跟爸爸或妈妈相像的人,是在重复构建和父母的关系,重复体验与父母互动的安全依恋关系。 有时候,恋爱是原生家庭关系的一次轮回。 对婷婷而言,这种轮回有两层含义: 一是重温童年美好,疗愈原生家庭创伤。 二是体验爱而不得,成长自己,修炼自己的心。 后来,莉莉又将男友夺了回来;婷婷恢复单身;“胖子”却陷入了情执,疑心莉莉和她老师关系不纯,在一天清晨捅死了老师。 关系里的患得患失,贪嗔痴,爱而求不得,挑拨起人内心的欲望,揭露出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 被欲望吞噬的人像“胖子”,以惨烈的方式将自己献祭给了青春; 懂得放手的婷婷,穿越了功课,在悲哀和心痛中成长了。 这场多角青春恋爱最终以激烈而疼痛的方式结束了。 当我们剥离幻想,有意识觉察自己的欲望,懂得适时放手,亲密关系就不再是单纯的轮回,而是修炼的道场,修炼自己的心,让我们从孩子进化为成人。 婷婷培育了一个盆栽,一直开不出花;后来悄然长出了花骨朵。 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意味着,晚熟的婷婷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恋爱功课,疗愈了自己,修炼了自己的心。 学会了放手,从青涩懵懂,到清醒成长,生命之花终于成熟绽放。 中年课题:重遇初恋,再活一次,会怎样? 爸爸简南俊人到中年,也遇见了很多中年人的课题。 公司濒临倒闭,他借着出差日本的机会,和初恋情人阿瑞偷偷约会。 初恋哭诉南俊无情,怨念了他30年:为什么当年抛弃了我?你知不知道我一直在等你,却等不来? 南俊解释说: 你希望我上电机拿博士,你问过我心里真正想做什么?我考上了,爸妈很开心,你也很开心,而我是最悲哀的人。 让最爱的人教我怎么活下去,怎么过日子,那是很悲哀的! 心理学家说,爱情有3个阶段: 第1阶段,1+1=1幻想的爱: 我们将完美伴侣的想象投射到对方身上,爱情简直美好极了。你是我,我是你,我们宛如一体,不分彼此。 第2阶段,1+1=0幻想破灭: 随着关系的深入,我们看清对方真实的样子,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没有满足我的期待,幻想破灭,于是想要改造对方,双方开始权力斗争,陷入痛苦。 第3阶段,1+1=2接纳真实的爱: 彼此接纳对方真实的样子,愿意呈现真实的一面去互动,去联结,于是生出更深层次真实的爱。 能走到第三阶段,爱情就是彼此生命的重生。 但可惜的是,很多人的爱情止步第2阶段,幻想破灭后,改造伴侣失败,带着失望分手扬镳。

阿瑞和南俊一起旅行,聊人生、聊理想,像年轻时候一样约会,有牵手、有眼泪、有笑声、有拥抱,但面对初恋情人的投怀送抱,精神已经出轨的NJ却没有进一步的回应。 最后一天南俊去敲门,这次初恋情人不告而别,先一步离开了。 乍见之欢,两看相厌,只能风花雪月无法柴米油盐,不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他们的爱情结束在第2阶段。 和阿瑞相爱,深入融合时,NJ感觉要被改造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一部分自我和生命力被剥夺了。 我们被爱情吸引,本意是想要圆满自我,当在一起,爱到过度失去自我时,我们就想要逃离,回到单独,所以NJ第一次落跑,第二次退缩了。 回到家的南俊对妻子坦白: “我有机会去过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再活一次的话,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差不多,好像没这个必要。” 人生即使有了再一次选择的机会, 内在脚本没变,人还是做出同样的选择,相爱的人最终还是经历别离。 老年终极课题:死之考验,为了生之醒觉 人一出生就注定有一个“悲剧”的结局——死亡,在终点静静等候。 生命的衰老和死亡是人生最后的旁观者。 婆婆中风成了植物人,医生交代,家人每天跟她说说话,说不定会有奇迹醒过来,于是一家人轮番上阵跟她说话。 睡着的婆婆,仿佛是一个沉默的生命旁观者。

身为老者,年轻人倾诉的困惑彷徨,脆弱悲伤,她全都知道。 但她沉默无语旁听一切,允许一切,也许什么都明白,却什么都不会表达。 这个沉默不语会触碰生命最本质的部分。 婆婆的睡着让一家人从不同程度开始成长,开始醒来,这个醒来让人看见真相和现实的冲突,是疼痛的,矛盾的,纠结的,具有冲击力的。 最先被冲击的是妻子敏敏,她每天照顾母亲最多,有一天丈夫NJ回来,看到她坐在房间里哭泣说: “我跟妈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每天讲一模一样,几分钟讲完了。我怎么这么少?我好像白活了,每天像傻子一样,在干什么?假如有一天我也跟妈一样……” 这次冲击让生命那个最大、最后的问题,撞击了她,触碰灵魂的内核,让她开始审问自己:“如果生命终有一别,终有一死,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我为何而活?” 于是她开始走上内在成长,醒悟的道路,去寺庙修行了。 男主南俊也被敲醒过,公司面临生死存亡,被资本鞭打,他在公司被合伙人排挤,不得不一次次放弃诚实本真的自己和理想,向现实妥协、低头。 他郁郁不得志时来到母亲的床头说:“我已经睡着了,为什么一次次弄醒我,让我面对那些问题,如果你是我,你愿意醒过来吗?” 死之考验,是为了生之醒觉。 心理学家弗兰克说,我们需要催化剂,来激活和开启由于种种原因而关闭的部分。 于是,生命通过各种例如病痛、死亡、失业、破产、失恋等等“死”的考验,将我们一再从无明、麻木、沉睡中敲醒,让我们打开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或许会渐渐明白: 人生一直在经历不同课题,内在意识一直改变和成长,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自然和生命会以它的方式来一次次唤醒我们。 最终,我们会知道, 所谓人生八苦,不过是包装难看的礼物,生命的催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