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过反复打磨的产品,最终表现出异于行业的品质,才能够完美诠释出什么叫“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热词之一,在中国制造业崛起的过程中,如何造出一台高品质轿车,是未来需要长线思考、钻研的方向。
工匠一词,不会和浮躁的资本挂钩。
呈现投机的资本从来都在追逐新鲜事物,热度之后便会换一个新的赛道追逐,但中国制造业要的是更心平气和的态度去钻研,需要一次次的打磨、改善与设计,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是枯燥,是缺乏乐趣,甚至是低回报的。
但工匠精神能够带来更极致的产品。
我们看全世界具备工匠精神的汽车品牌,无一不在用几十年的时间去打磨、钻研制造工艺,雷克萨斯、保时捷无一不是如此,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儿,才能够换回今天的辉煌。
中国20年的乘用车快速迭代周期,让传统制造业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温床,在设计内燃机、变速箱、平台架构这些事情上,有了钻研的方向。
最为关键的是,产业形态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稳定的就业平台,给人才、一线工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平稳的市场开始让燃油车市场涌现出大量具备工匠精神雏形的人员。
资本介入,新能源赛道完全不同。
新势力企业追逐的方向非常明确, 用亏损的方式来赚取吆喝,在资本市场大量获利之后搅乱市场规则。
目前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的新能源企业,能够实现真正盈利的非常少,特斯拉、比亚迪算是为数不多能够实现正向盈利的企业,包括新势力在内的其它企业亏损明显。
前阵子,理想高层套现9000万走人,新势力造车的初衷不言而喻。小鹏G9上市定出高价,两天后紧急调整价格,暴露出来了新势力不断试探消费包容极限的野心。
从产业结构来看,新势力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中国目前成熟的供应体系,电机、电池、电池管理系统都可以采购,互联网企业靠着买买买以及无边界营销的方式,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构建了看似宏伟的蓝图。
但不靠卖车赚钱的蓝图,终究是烈日下的泡沫,越大的泡沫越容易破灭。
如果车企立足的根本不是为了长线发展,为自己谋求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发展道路,为产业提供培育工匠精神的温床,那么新势力想要在全世界立足,摒弃超越特斯拉这种企业,仍然难度比较大。
目前新势力带来了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今年500-600万电动车登场的背后,并不是企业自己努力争取的,而是政策推动换来的,如果拿掉新能源号牌路权的优势与电费、购置税补贴,那么新势力是否还有如此强大的增速?
一个行业想要稳健的发展,背后一定是无数个工匠在推动,全球三家千万销量集团,两家来自于日本,靠的不是补贴和营销,而是真正面对全世界消费者时底气十足的工匠优势。
中国燃油车市场已经拥有了工匠的底蕴,但从另外一个全新的新能源赛道来看,工匠精神已经被资本利益甩在身后。
新能源市场谈工匠,就像在乌鸦群里谈白色一样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