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企业采购中经常出现的六大问题 · 采购帮

时间:2022-04-21 08:55:14 热议 我要投稿

在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采购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随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大约在30%~90%之间,平均水平在60%以上。对于一个典型的制造型企业来说,一般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要占60%,人力资源投入要占20%,各种费用占15%。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采购成本控制是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从我们的管理实践和服务经验来看,采购的成本节约将给企业带来明显的利润杠杆。从我们对中国企业的服务实践和观察来看,中国企业在采购活动中,主要表现出的问题有如下六点:

一、没有建立采购成本数据库,对采购品种没有进行分类管理

在采购管理领域,20/80原则同样体现的非常明显,通常企业80%的采购成本会集中在20%的采购品类上,因此应当对采购品种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分为战略性采购和操作性采购。但一般的企业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区分采购品类的重要性,使得生产与采购的协调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扯皮现象,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组织上的保障)。同时分供方优化的工作无法系统地开展,采购部门容易陷入日常的业务,管理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二、采购职能分散

在一些大的企业集团中,最初的模式是由专职采购部门执行统一的采购,公司集团壮大了,许多子公司开始自行组织采购,特别是在实行了全面经营核算的集团公司里,子公司不满意统一采购而自行采购的情况非常普遍。集团企业的分散采购忽略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分散了集中采购量带来的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优势,同时也给供应商管理带来了非常明显的问题和困难。在一个集团企业中,出现了集团采购部门及下属不同子公司从同一家供应商那里采购同种产品,价格却不同的现象。

三、没有建立科学的供应商分级管理体系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没有建立基于事实和数据的供应市场分析方法,获取潜在供应商信息的渠道较为狭窄。同时也没有一套成体系的方法对供应商加以评估,供应商资格认证的评审依据不充分,供应商的认定有时只凭领导意志决定,供应商管理更多的是基于个人关系而不是客观的评估程序。  缺乏对主要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当供应商流失或变更时不能主动应变。没有与关键供应商达成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不注重长期供应商的关系管理。欢迎关注采购从业者微信公众号 采购中只注重谈判、比价、压价,缺乏从关注谈判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更没有从一味压价向建立双赢机制转变。

与大部分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尚停留在交易层面,缺乏对供应商的评估体系,也没有建立基于评估结果的供应商激励机制(如供货量的重新调整)和淘汰机制。极少为供应商提供增值机会来实现长期合作。

四、采购组织机构和流程的不规范

由于采购职能的分散,总部采购部门的缺失,导致采购工作的协调性较差。集团型企业采购部的定位往往不明确,同时内部的物料划分缺乏统一清晰的标准。  采购部战略采购与操作采购职能分工不明确,采购人员大部分时间用于处理事务性工作,采购部与相关部门在沟通、协调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尤其是生产部门),不能有充分发挥采购部的采购职能。同时采购部门很少参与新产品开发,新产品的供应商开发往往由技术部门负责产品开发和选择供应商;采购部门被动执行采购任务,很难推动产品规格的合理化。  在流程管理方面,很多企业缺少了一些核心的采购流程设计,如采购政策制定流程、年度采购招标流程、年度采购计划预算编制流程、供应商选择流程等等。流程的缺失导致采购工作随意性很大。以年度采购计划预算编制流程为例,很多企业由于预算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往往在年初不会制订采购计划预算,由于没有明确的采购计划,缺乏对采购需求的分析和对供应商的培养,导致大量的常规采购变成突发性的临时采购,成本大量上升。同时由于没有计划的指导,部门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衔接,大部分采购都是急性的,其结果就是采购部门在疲于奔命地买东西,根本没有时间做详细的市场调查,企业管理者却弄不清采购部门整天忙忙碌碌的在干什么。

五、对采购人员的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备,激励体系不科学

在大部分的企业管理中,采购工作的目标主要以保证生产为主,对采购部门和人员的考核也以不影响生产为主要指标,因此采购的数量往往超过实际的生产需要,是造成库存增加和供应链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欢迎关注采购从业者微信公众号对采购部和采购人员没有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没有对价格、质量、交货期、采购批量、采购批次、采购金额、采购量、资金周转、库存水平等指标的综合考虑,因此采购人员的行为主要基于对生产保证和采购价格的关注,使得总购置成本上升。  由于采购绩效评估体系的不完备,自然使得对采购人员的激励机制不科学,甚至在个别中小企业中出现了以采购部一年采购金额作为奖金发放基础的古怪做法,这种做法对采购人员的工作行为完全是一种错误导向。

六、没有建立采购内控体系。

企业缺乏有效的工具和信息平台进行采购跟踪、评估、分析、控制和科学决策。究竟什么样的采购才是符合企业利益的?到底采购价格为多少才是合理的?在普遍存在采购阴影的大环境中怎样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怎样才能事前控制而不是亡羊补牢?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每个公司高层管理者都非常头痛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通过流程管理建立一个规范的内控体系,对采购进行跟踪、评估、分析和科学决策。

从企业经营的本质来说,无论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技术研发、营销还是生产,目前是盈利的还是非盈利的,理解并管理成本和供应来源对于企业成长和获取竞争优势都是基本的,所以战略采购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职能,而是一个必须具备的关键职能。战略采购是一种有别于常规采购的思考方法,它与普遍意义上的采购区别是前者注重要素是“最低总成本”而后者注重要素是“单一最低采购价格”。简单地说,战略采购是用于系统的评估一个公司的购买需求及确认内部和外部机会,从而减少总成本的管理方法。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采购帮”,一款专注于采购与供应链群体的APP,我们已累计服务超过十万采购人!网址:www.caigoubang.top 微信订阅号:采购从业者)

作者:蔡强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