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从酱茅到双标,海天酱油风波是怎么延续一个长假依然热度不减的?

时间:2022-10-28 09:23:01 热议 我要投稿

这个假期,海天酱油因为“双标”争议,成了热点话题,不过,争议热度能从国庆长假前,一直延续到节后股市开盘,而且至今热度不减,从品牌传播风险管理的角度,还是挺值得研究的。

01. 盘点“双标”海天风波

这个假期,海天酱油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围绕这个话题的争吵,甚至延伸到多个角度,那么,这些声音到底在争论什么?甚至有人说,为什么不放过海天酱油添加剂以及双标事件的和挺东方甄选6元玉米的,是同一波儿人?

我们看百度梳理的海天酱油事件时间节点:

关于海天酱油添加剂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酱油里面是否添加防腐性质的食品添加剂,国外的“双标”,起因,是网友对比的是同一款产品,中国和日本配料不一样——因内的同款同名海天酱油有多种食品添加剂。

又有网友陆续晒出自己在国外买的该品牌酱油,配料表上没有防腐剂等添加剂,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天然原料;而另一些网友晒出在国内超市采购的该品牌酱油的配料表,含多种添加剂成分。

于是,这个国内外酱油的“双标”问题成了这次风波中最强有力的杀手锏。

02. 汹涌舆情下的应对

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所以,出现舆情就必须直面。而如此汹涌的舆情,一般会有哪些应对方式呢?

目前看“双标”海天酱油风波中,公司一方、媒体一方、专家一方发声的重点基本是如下几个:

观点一:添加剂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9月30日,面对网友质疑,海天味业发布声明,称“海天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

此后,多家媒体表态,“海天酱油安全不安全,关键看是否符合国标。

注意力被引到“国标”上的网友查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海天就是酱油国标的主要起草单位,而且,海天味业为中国调味品协会会员,其董事长庞康目前出任中国调味品协会酱油委员会主任委员;

10月4日,海天味业再次发文回应称,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国际的内控标准都一致,并表示企图用所谓“双标”来挑起消费者和中国品牌企业的矛盾对立,不仅打击了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更会严重影响“中国造”的世界声誉。

接连两个声明,把质疑方和澄清方直接划分为两个阵营——质疑“双标”的全部被推到“敌方阵营”了。

观点二:海天也有零添加的酱油,只是贵,你们买得起吗?

进入这一阶段,除了继续质疑的声音,也有了另外一种声音——海天酱油本来就有零添加的,只是贵而已,普通百姓能接受吗?

可能海天自己、包括想理性为海天说话的人都没意识到,这句话的潜台词完全可以激怒消费者——首先,这不是事实,因为多名网友去线上线下对比发现,海天零添加酱油并不比有添加剂的酱油贵,甚至价格还低一些。

在海天官方天猫旗舰店,一瓶“0金标生抽”售价为9.9元,而经典“金标生抽”套餐价(2瓶)为20.9元,相当于一瓶10.45元。有添加剂的酱油价格更贵。

其次,就算是真的零添加酱油更贵,那也不需要企业为中国消费者做决策吧?没必要先假定中国消费买不起更贵的酱油、而国外的消费都买得起吧?

10月9日晚间,海天味业发布澄清公告,称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国内作为公司最大的消费市场,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国内的产品线种类更为丰富。

观点三: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食品工业添加剂是科技产品;

专家针对这个问题,也直接发声——食品添加剂不等于“不健康”。

问题是,质疑这部分内容的网友,很多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坚定反对者,而且,即使因此开启了化学知识普及,也只能让网友一知半解地、选择性接受一些简化版化学知识。食品添加剂不等于“不健康”,但是否就等于健康?是否必须添加才能生产出来,这也是网友关心的问题。

然而,面对这次的双标质疑,这些回复本身就自带满满的槽点,哪一个都可以引起网友的再次争议,最终形成维持热点的结果,而且,这可是防守主动“杠”的,进攻方的网友,会在乎继续“杠”吗?

03. 海天将如何“定风波”

从总体思路上,应对重大舆情,无外乎就是两个方向:是想和舆情硬杠,还是想解决问题?如果想硬杠,至少有四种方式:

1、自己发声明;

2、请媒体、专家帮助发声;

3、行业协会发声;

4、动用法律武器。

当然,硬杠的前提是,我方确实没有错误,甚至都没有任何“小辫子”在质疑方手里。

而如果有错或者说有瑕疵,还要硬杠,最终就会因为任何细节被质疑方指出而无限延续,继续成为热点话题。于是,本来发于长假、可以止于长假的“双标”海天风波,终于延续到了10天后的节后股市开盘。10月10日,国庆假期后第一交易日,海天味业股价开盘大跌,盘初一度跌超9%。截至发稿时,仍跌逾7%报76.3元/股,10月11日,以跌幅2.17%报73.45元/股收盘。

那么,如果是想解决问题的方向,该如何做传播管理呢?

首先是心态。

产品被质疑,无论有没有问题,内心傲慢的回应异于火上浇油,而强调不添加防腐剂性质的添加剂是因为价格会高,更是没搞清省钱的真正对象是谁。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从生产端角度,成本高的,肯定是多添加了添加剂的产品,怎么可能多添了化学制剂,反而成本低了呢?可能的,从渠道端看就不一样了。仔细对比保质期就会发现,海天的零添加酱油保质期是18个月,而有添加剂的老抽王保质期是24个月。能增加半年的保质期,对于企业,意味着能批量生产的规模效应来拉低成本,而在流通端,也能节省一大笔损耗成本。

说白了,这就是企业利用化学工业技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没必要说成是为消费者着想、怕消费者买不起,甚至,都没必要去刻意强调。这种明明是为了自己好,却偏要说“我是为你好”的传播潜台词,越少出现越好。

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是很多企业都不愿意采用的方式,那就是真诚认错并提出合理科学的改正方案。

为什么不能认错?因为错了,就意味着可能要为错误买单!

04 【延伸阅读】关于添加剂与价格策略

关于添加剂事件,这里再讲两个案例。

1、玛氏彩虹糖是否应为错误买单?

根据最近的集体诉讼,虽然长期以来一直宣传吃彩虹糖可以让消费者“尝到彩虹的味道”,但每一口都可能含有潜在有毒的纳米粒子。

它于 7 月中旬在加利福尼亚州提交,并声称玛氏公司故意在成分中包含高水平的化学二氧化钛——用于赋予糖果颜色——但在 8 月被欧洲禁止,认为有致癌风险。对此,玛氏公司也表示,其添加的二氧化钛符合FDA批准的剂量标准,远不足以对正常食用的消费者造成伤害。

所以,我们要关注的还有:符合标准的添加剂,就永远不会查出有致癌风险吗?

2、可口可乐中的防腐剂为何被质疑“双重标准”?

可口可乐旗下一款名为小宇宙的气泡水配料也曾被质疑双标,台湾售卖的同款产品不含防腐剂,内地及香港售卖的同口味产品配料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其他口味甚至含多种防腐剂。

可口可乐方面当时回应称,该防腐剂在大陆地区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可口可乐的使用符合中国大陆的法律。

2016年,可口可乐公司的碳酸饮料还曾因防腐剂苯甲酸超标而出现在进口不合格食品的名单上,据中国食品安全网报道,原因主要是由于中、美标准的不同。我国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2014)规定,苯甲酸在碳酸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 g/kg,而美国标准规定食品中苯甲酸的限量为1.0 g/kg。这批产品的苯甲酸含量显然是超过了中国标准,但是符合美国标准。按照惯例,进口食品要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而不是按照出口国标准。

中国食品安全网指出,尽管这批产品没有被批准进入中国市场,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劣质、不安全产品。

3、质疑海天添加剂的,和挺东方甄选的是同一波儿人吗?

有人说,支持东方甄选卖6元玉米的,与质疑海天酱油的是同一波儿人。

具体是不是同一波儿人,目前没有数据统计,不好下结论,但是,即使是同一波儿人,也没有可比性的关键在于,涉及的主体所处领域不同,海天是生产厂家,也就是生产端,而东方甄选是销售端,是流通渠道。一定要类比的话,海天相当于种玉米的一方,而东方甄选则是“售货员”,海天风波争议的实质是商品生产流程问题,6元玉米争议的实质是,商品销售出去后利润如何分配,以及销售端是否应该有利润的问题。

4、产品定价策略与价格歧视

此次“双标”海天酱油风波还涉及到产品定价策略与价格歧视的话题。在经济学概念里,价格歧视是个中性词,完美的价格歧视就是“按人定价”,二级价格歧视就是“按量定价”,三级价格歧视就是“按类定价”,把中国人传统的酱油分成多个品类,区别定价,就是价格策略,让经济条件好的人吃到更高定价的产品,从好的方面想,这也算是为各阶层消费者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