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贾载明:行舟宝石湖

时间:2022-10-07 04:43:49 热议 我要投稿

贾载明:行舟宝石湖

很少有人知道,茫茫大巴山的峻岭群峰中,竟有一个烟波浩渺的去处,这就是宝石湖。

宝石湖又叫“宝石桥水库”。应该说,“水库”是本名,而宝石湖是在“宝石桥水库”基础上的升华,是为了旅游而将名字弄得有些诗意。

未到巴山者,不知巴山之高;未游过宝石湖者,不知宝石湖之大。有多大?以老四川(重庆市没有建直辖市之时)的概念,为川东数十个县人工筑库造湖之冠,业内人土称其为川东第一库或川东第一湖。

春天好游湖,我去了。是一个阴天,恬静的墨云铺在群峰之上,像碧绿湖水的倒影。水阔必有风,有风必有浪,风浪相搏鼓荡,发出“嘭哗嘭哗”的音响。此情此景,我想起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就是水的魅力,这就是宁静而又浪漫的环境的魅力。仅有宁静而不浪漫,只能使人的神明沉入深深的梦底;既有宁静又有浪漫,则人的心境会净化得如蝉冀般纯洁透明而后向冥冥太空飞翔起来。

宝石湖的兴建几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同步,也就是说,人民政府建立后,才有可能开始修建这个水库。20世纪50年代开工,不几年便遇到“自然灾害,建设一度停工。60年代中期恢复建设,很快又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建,不久又继续建设,到1978年完成了前期工程。1988年,这个县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旱灾,从第一年的冬季一直旱到第二年的盛夏,老天爷拖到7月初才降下大雨。开江这个地方是大巴山上的台地,有水,向四方流去了;有河,却是很小很小的河,准确地说是小溪流或大溪流。正是:易涨易消山溪水,几天日出,溪沟小河里便断流了。

当时,最恐慌的是县城的数万居民。县城附近有一小型水库,称明月水库,全城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都是靠这个水库。眼看着,水库里的水通过“龙孔”已放不出了,必须用抽水机抽了,要不了多久就会抽干,那时候咋办?最最恐慌的县上的父母官刘凤轩书记、冉德玉县长及所有班子领导,急急行动起来,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地下水资源。这个县的严重旱灾惊动了当时四川省的主要领导杨汝岱,深入到开江调查灾情,指导抗灾。可喜的是,当明月水库的水即将抽竭之时,大雨终于降下了。

这次干旱是沉甸甸的警钟,特别是对这个县的领导,迫使他们重新审视县情。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需水量将与日供增。如何保证生命之源不断,如何保证工业用水不竭,提出了“治水兴县”的口号,发出了“举全县之力,续建宝石桥水库”的动员令。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金县人民经过十余年改天换地,移山造海的艰苦奋斗,终于使扩建的宝石桥水库第一期工程基本峻工。在群山峻岭中开凿隧道,将宝石水库的水引到县城,供数万居民饮用和工业生产使用;当然,还要灌溉数十万亩良田。

可见,宝石湖对这个县的人是何等重要。现在这里的人一提到宝石湖,便会说:“假如不修宝石水库,.....这话用不着说完,听者也会知道后果是怎样的严重。

建设宝石桥水库有很多功臣,最典型的是续修水库时的指挥长(时任政协主席)王方亮,由于他指挥建设有功,且艰苦创业,两袖清风,被省委作为先进典型号召全省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还有一位英雄,叫陈贤友,退休前是宝石水库的职工。英雄的故事发生在1976年。这年夏季一次暴雨,山洪暴发,千山万岭的水倾泻到水库里,水库的溢洪道泄洪有限,必须要将“龙孔”打开,让洪水从“龙孔”排泄。谁能完成这个任务,论水性、论豪胆,非陈贤友莫属。此刻,雷、电、狂风暴雨尚在继续,一派骇人肃煞的氛围。领导都把目光集中到陈贤友。

陈贤友毅然一声:“我下去!”

在茫茫、汹涌的洪水中,陈贤友像一片枯叶,被洪水吞没。

许多双眼睛盯着陈贤友没入的地方。好大一阵,仍未见陈贤友凫出水面。突然,大提坝下的河洪方向传来吼声:“陈贤友在这里!”

人们将他从滔滔激流中救起。

原来,陈贤友没入洪水中将“龙孔”打开之后,因为那“龙孔”大,洪水突地进人“龙孔”有巨大的引力,在水面看到的就是旋涡。陈贤友被这“漩涡”吸进了“龙孔”。

后来,人们说陈贤友命大,没有被洪水卷走。给我们开船的就是他的儿媳妇呢!

了解了宝石湖的历史和现实之后,该打听打听这“宝石”的来历了。导游说:“这宝石湖大坝下有一座桥,建于清朝中期。由一个姓张的财主牵头,远远近近的人们捐变修建。桥建成后,在桥头竖碑,刻上捐资人的名字。这碑的造型有些别致,为六角正方形,顶部又雕刻突兀一圆宝石,如斗大,故将此桥命名为‘宝石桥’。还有一说,大堤坝两边山上,地质勘探,钻出了天然气,还钻出了一对雪白金鸭儿。金鸭儿刚出地面,突然一股清风,金鸭儿随着清风,没入湖中。第三个传说是:这湖中有一群小岛,远观如一面网撒向水中。原来是没有的,据说是某一日,太上老君炼长生不老丹,被他的徒儿用奇异石粒换了数颗。徒儿诚惶诚恐,跌跌撞撞中不慎丢失了一颗,这一颗就掉进了这滩里。后来,太上老君的小徒请来打鱼人,撒下鱼网,想将这颗仙丹捞上去。”

我听后笑着:不论怎么说都是宝,看来是该叫“宝石桥水库”或“宝石湖”了。

遥望碧波荡漾的湖水,想起我撰写有关宝石湖的对联,那是2002年秋,开江县举行隆重的宝石水库建设庆典动,有省、市、县三级的领导参加。县上领导对宣传宝石湖的标语和对联很重视,叫了一班文士掺和掺和。标语审定定后还需作对联,特别是领导们坐的庆典台上两边立柱的两句话极其重要,那里是最吸引人目光的地方,在所有的标语和对联中具有纲的意义。

领导们说明要求后,我脑里便转开了:必须开阔、大气、雄浑、有力,还要有历史感和颂扬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精神。

忽然,两句话冒出来了:

“五十万生灵赖此水;五十载血汗聚此湖”。

“五十万生灵”,是说当时开江县有五十余万人;“五十载血汗”,是说建设宝石湖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已进行了近五十年,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成长同步。

我将这两句向与会同志说出来后,有人说:“里面有重复的字。”接着有人说:“不要紧,在特殊语境里是可以的,不可拘泥。”又有人问:“那个‘赖’字怎么写?”我想,本来用“赖”比较准确,但有些“文”,于是说:“把‘赖’换成‘靠’怎样?要通俗一些,适合大众观赏。”大家同意了。后来,新闻记者们将这幅对联作为报道文章的副标题,又将“靠”字换成了“盼”字,站的角度不一样,几个字的用法各有千秋,如果要镌刻成对联挂在宝石湖一景点让后人和外来的旅游者观赏,我还是主张用“赖”,即“依赖”之意。因为离了宝石湖的水,开江人怎么能生存呢?首先是与生命联系着的,用“赖”字表达最为准确。

又继续作了几幅对联,用于气球悬挂于空中。

后来又写了几幅,其中一幅与天桥有关。“天桥”指西北方进开江县城新建设的36米宽的大道(新安路)上的第一座立交桥。县城离宝石湖很近,不过数公里,省、市领导要经过此条大街到宝石湖,这幅对联即挂在天桥上。承办此事的陈立新同志最后将所有的标语和对联拿来要我斟酌,说:“还差一幅。”要我还要编一幅,我问:“挂在哪里的?”“就是挂在城里天桥上的。”我定神一想,“领导路过”、“城镇建设”、“生命之源”等,在我的思维里形成了一个画面,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天桥紧连宝石湖;大道通往幸福泉。”

几幅对联比较而言,我自己感到还是“五十万生灵赖此水;五十载血汗聚此湖”最好。

庆典结束后,我得到了一个精美的茶杯以作纪念,上 贴有一寸见方的宝石湖画,风光恬静,“宝石桥水库”五个字嵌注其间,落款是“张爱萍”。

后来,开江县委组织我等文化人士,发挥集体智慧,在平桥县委办公大楼二楼会议室总结出了“移山造湖”这句作为开江精神的核心话语。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开江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写到这里,意犹未尽,赋新诗一首以结束全文:

挽住巴山云

留住巴山雨

宝石湖的碧波

荡漾着开江人的豪气

真正的水不是云

真正的水不是雨

真正的水淌自

创业者的心底

在风风雨雨中穿凿隧道

在沧海桑田中沟通暖流

让银色汇着金色的浪涛

涌向大巴山人的胸窝

宝石湖,蔚蓝的湖

宝石湖,生命的湖

没有水,宝石的心灵也会干枯

宝石湖啊,开江人的母亲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