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汉族到底哪些才算得上是传统风俗?

时间:2022-05-08 23:13:38 热闻 我要投稿

汉族本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为上古时期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后裔,即炎黄子孙。

先秦的 《大东》有云: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即为汉的本源出处,照耀天下的意思,真正被称为汉族汉人的时候,是我国的汉朝之后,西汉名将陈汤上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此时,国人的自豪感达到极致,以自称汉人为荣,从此,汉人汉族成形矣。

汉人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数据,汉族12.26亿,占总人口91.51%,占世界总人口的19%左右,这么庞大的一个民族,这么悠久的历史,加上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自然也形成了其独特的传统风俗特点。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

对文化的兼收并蓄,审美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在服装上面,百花齐放。根据朝代的不同,服装发展各具特色,时代感明显:

汉服

汉服最基本的样式是交领襦裙和直裾,男女皆可穿着,是汉民族服最基本的款式,从黄帝垂衣裳治天下到清朝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汉族的流行服饰都是以这两个款式为基准变化,这两个款式也是这些朝代中都不曾断代作为正规或日常款式穿着。

唐装(唐制汉服)

这里说的唐装是指唐朝的服装,它有公服、圆领袍、半臂、衫裙、帔等,装饰有幞头、巾子、鹖冠、革带等,布料有蜀锦、绫、罗、夏布等。唐制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代表有齐胸衫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日本就深受这一时期的服装影响。这一点和现在常说的唐装不太一样,现在的唐装是由马褂结合西式剪裁改良而来,是清朝时个的改良版。

明服(明制汉服)

明朝服饰是指明朝时的衣饰,专指这段时期的汉服,即明制汉服。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中后期更出现了前代未见的形制款式如立领,以及于一件衣服的显眼处大量使用钮扣。至清朝期间逐渐被禁止,但仍有少数款式和特征流传至今。近代至现代朝鲜族、琉球族、京族的民族服饰(韩服、琉装、越服)亦深受明朝服饰影响。

中山装

中山装是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 ,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中国由于历史实在是太悠久了,服装多式多样,可供选择的范围太多了,但不管选择哪一种,也都算是汉族的特色吧。

对宗教的信仰自由,导致在中国大地上,无论是什么样的正规宗教,在中国都能和平共处。世界上的主要教派,中国都有;中国有的宗教,都有人信;宗教的风俗,在中国也都有人过,这一点不展开讲,反正因为信仰太多,老外反而认为我们没有信仰。这一点不展开讲,反正一家子老少各信各的,在中国也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同一个老太太祈福的时候,太上老君,如来佛祖,上帝,满天神佛都能念叨出来,照样能和平共处。

对祭祀的刻骨铭心,导致在中国大地上节日大放异彩,也形成了独特的节日风俗。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四大节:

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正节的时间是每年正月初一,但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一个时间段,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就是扫墓祭拜先人,除了寒食的说法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端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戴香囊、喝雄黄酒等等。

中秋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

小结:

汉族的历史渊源流长,汉族的文化兼收并蓄,汉族的人民勤劳敢闯,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将文化及风俗带到哪里影响哪里,历史在流淌,岁月在改变,风俗也在传承中日益丰富多彩,我们希望能继承传统,同时也不排斥更新,我们的民族就像老酒一样,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