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不是越王勾践剑,也不是兵马俑秦剑,它才是“中华第一剑”!

时间:2022-04-22 12:55:09 热闻 我要投稿

中华浩瀚五千年的文明,冷兵器时代的剑曾经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留下诸多痕迹。剑有“百刃之君”的美称,相传轩辕黄帝铸造了一柄大宝剑,《黄帝本纪云》说:“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后世人把黄帝制造的这把剑,命名为“轩辕剑”。“轩辕剑”是否真实存在不得而知(《史记》中没有相应的记载),鱼肠、湛卢、干将、莫邪等名剑的传说,一直世代相传。

时光行进到21世纪,中国的考古学家从一次次墓地的发掘之中,发现了不少绝世名剑。那么,在这一些出土的文物中,究竟哪一件当得起“中华第一剑”这个名号呢?且容千夜向大家慢慢道来:


越王勾践剑

即便是不怎么熟悉历史的朋友,对越王勾践的故事颇为耳熟能详。吴越争霸,越国先输一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给吴王夫差当马夫。勾践也是真够能装的,明明恨之入骨,但是给夫差尝粪便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加上越国献上的大美女西施的枕边风,终于夫差放松戒心,准许勾践回国。勾践忍辱负重二十年,用了9年的时间灭掉了吴国。

一个靠忍辱负重逆袭的王者,属于他的剑怎么看都不平常。1965年冬天,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了一把异常锋利的青铜剑。有工作人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专家当成试验,稍微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这把只有55厘米长、4.6厘米宽、875克重的宝剑,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用剑”八字。“鸠浅”就是“勾践”,“鸠浅”是古越音,专家们欣喜若狂:这是勾践的剑!


最重要的是,这把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显示出当时高超的制造工艺。这个国宝级的文物,怎么会出现在楚国贵族的坟墓中呢?有人说,这把剑有可能是勾践女儿的嫁妆,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说不定这把剑作为勾践女儿的陪嫁礼品,被送到了楚国,楚王又把此剑赐给了某个贵族,就是这个楚墓的主人。又有人说,这是楚国的战利品。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吴楚曾有一战,不幸吴国输了,楚军缴获了不少战利品,想必就这把剑也在其中。

越王勾践宝剑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无论如何,这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依然刀仞寒光,这让专家既惊又喜,马上研究起这把剑的成分。后来发现,这把剑之所以千年不被腐蚀,是因为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只可惜,这种铸剑工艺没有流传下来,这把宝剑作为春秋五霸中最后一霸越王勾践的“自作用剑”,其文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当时就有人把越王勾践剑封为“中华第一剑”。不到十年后,秦始皇短剑的出土,改变了这一现状。


兵马俑秦剑

1974年一名打井的村民发现了兵马俑残块,就此揭开了兵马俑一、二号坑发掘的序幕。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19把青铜剑,刷新了专家的认知。一般认为,60厘米是青铜剑的极限长度,可是兵马俑秦剑长度超过91厘米。由于青铜的性能,剑越长越有断折的风险,可是这个规律在兵马俑秦剑身上失效了。


考古人员发现,有一把青铜秦剑被一尊150公斤的陶俑压弯了,当人们把陶俑抬起后,这把青铜剑竟然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秦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秦朝人是怎么做到的?原来,这些青铜剑身上有对称均衡的8个棱面,这8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故此剑身柔韧剑锋坚硬。有人用一根头发丝测试剑锋,往剑身一吹头发丝就断了,相当锋利。更加令专家称奇的是,剑身表面涂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可防止青铜剑被腐蚀。而这种技术,在上个世纪30、50年代,先后被德国、美国申请专利,并且技术水准高,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没想过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就掌握了同类技术。因此有人说,这把剑才是“中华第一剑”。


虢季墓玉柄铁剑

虢国墓地位于三门峡市上村岭上,墓地发现于1954年,经过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发掘表明,这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国公墓地,墓葬总数在500座以上。 1990年春,考古工作者又对此地进行发掘研究,陆续清理出各类珍贵文物26000多件,其中一柄玉柄铜芯铁剑震惊国内外。

为什么?这把剑其实并不起眼,剑身已经锈蚀成一坨烂泥状,剑柄是玉质的保存完好,剑套被腐蚀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丝状物。可是,这一坨看起来并不好看的东西,是铁!这把铁剑的发现,把中国人冶铁史向前推进了两百年,证明早在西周末年,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铁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把剑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