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排一直是世界女排的一支强队,她们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连续获得世界冠军,被称为“东洋魔女”。但随着中国女排在上世纪80年代的崛起,日本女排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进入本世纪以来,日本女排只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了一枚铜牌,在其他比赛中都没能进入三强之列。那么,日本女排为什么在世界大赛上越来越无法获得奖牌呢?这主要是由于她们自身条件的劣势引起的一系列后果。
第一,现代排球是攻势排球的天下,日本女排的自身条件和理念跟不上形式的发展。
排球运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变成了攻势排球的天下,和以往只靠防守取胜有了天壤之别。排球运动的技战术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化和实用化,两边拉开和中间施压成了现在主流的打法,但这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才能够完成的。
攻势排球,也就意味着要加大进攻的力度,靠进攻取胜。要取得进攻的高成功率,需要在网口上有优势,换句话说身高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欧美球员身高力大,所以在这种打法中就显得水平高得多。中国女排在郎导上任后也成功实行了球员高大化,所以还能够继续站在世界女排之巅。
日本女排的身高不够,无法推行攻势排球,只能以防守为主。这么多年来排球理念也没有多大改变,这也导致了日本女排目前还算是世界上一支强队,但要获得奖牌则难上加难。
第二,日本女排先天性的身高劣势,只能被动挨打。
自古以来日本人的身高就是偏矮的,就算现在他们实施了全民增高计划,从青少年抓起,加强了营养,但因为人种的问题还是难以根本上解决问题,想要达到平均身高快速增长的目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是由于日本国民的身高普遍不高,日本女排的选材也就有了局限性,没有多少高个子队员可供国家队挑选。日本女排队员的身高基本就在1米70到1米80之间,平均身高在1米75左右,这和中国女排1米87的平均身高相差了10多厘米,和欧美球队同样有10厘米的差距,所以日本女排网口上的劣势一览无遗。
正因为身高上的差距,日本女排在进攻时,面对中国女排和欧美女排的高拦网,进攻线路基本上被罩住,很容易就被对手拦住,进攻的效率大打折扣。而在拦防方面,同样由于身高的差距,对中国女排和欧美女排的高点进攻基本上都被超手,拦网基本没有效果,只能靠后排硬起,增加了防守的难度,只能是被动挨打。在这样的状况下,想要赢球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日本女排目前只能使用小快灵战术套路,靠防守和速度取胜
日本女排由于自身身高问题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殊训练方式,可以把防守练得非常好,球员移动非常快,单手起球都能够起得很到位,一攻和防守反击速度也打得相当快,就是指望对手的防守还没有到位就把球打下去了。
各支队伍和日本女排比赛都知道日本女排的特点,不能和她们纠缠回合太多,否则最后取得胜利的必定是日本女排。于是各队都在发球上做文章,增加发球的攻击性,使用强发球破掉日本队的一传,迫使她们打强攻,不让她们打出眼花缭乱的快速跑动进攻。打强攻就不是日本女排的特长,速度一慢下来,对日本女排的拦防就相当起效。
以前,日本女排依靠精彩和顽强的防守让各队的进攻没有了效果,最终赢得比赛的胜利,但是,现在各队的进攻非常强悍,尤其是欧美暴力接应的进攻,没有拦网是很难防起来的。日本女排的地板功夫再强,也经不起对手的轮番强砸,防守不住,进攻速度又被迫降下来,日本女排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四,自由人规则的实施,欧美球队后防得到加强, 日本女排防守的优势进一步被缩减。
日本女排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起家,球员身高矮,重心较低,移动相对较快,加上她们刻苦训练,那个时候就是她们就把防守功夫练到了极致,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日本女排的好防守会磨到让对手失误,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欧美球队的球员技术相对比较粗糙,比赛中总是打不死的时候就会出现急躁情绪,从而影响比赛的进攻成功率。另外,欧美球员身高高,重心就高,移动速度偏慢,防守就差了很多。但是,自从国际排联实行自由人规则以后,欧美球队的后防由于自由人的加入而变得稳固了许多,日本女排的防守优势进一步被缩减。欧美球队防守加强,就有了更多的反击机会,日本女排就更不容易取胜了。
综上所述,日本女排迫于自身的身体条件原因无法进行高大化,只能延续以前小快灵的技战术打法,跟不上排球运动的变化,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下风,所以她们尽管还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但想要站在世界女排最前列,想要在世界大赛中获得奖牌几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