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不同人的眼中,对于劳动力究竟是什么有着不同的看法。
但几乎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劳动与劳动力之间是有着本质上不同的。
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看,劳动是价值的实体,而活的劳动力则是创造这一价值的唯一源泉。
现代社会环境下,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下。
劳动者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动了他们在技能上的提高。
而也为他胜任复杂程度更高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助力与前提。
与此同时,最直接体现劳动者价值的薪酬,在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后,便开始产生了更多的剩余。
而这些剩余,从某种角度来说,更为直接的体现出了劳动者的价值。
更确切的说,这是一种对培养劳动者花费上的认可,也是一种对劳动者付出及产生价值大小的认可。
但这种看似简单的逻辑,却在某些时候无法完全解释劳动者价值究竟几何的问题。
比如说在40年前,一家大型公司总裁的收入可能是其下普通员工的40倍左右。
10年之后,这两个职位间的收入差距将会拉大到80倍左右。
可再过10之后,总裁与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居然变大到近500倍。
虽说社会与家庭在培养总裁上所投入的各种费用,远比培养一名普通员工来的巨大。
但这样一种身价上的变化,已经不是现有理论可以完全解释的了。
再比如说两位年龄、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差不多相同的学生。
他们无论是在家庭条件,还是学历进程上都极为相似。
甚至可能在高中或职业学校毕业之前,都是同班同学。
可就是这样的两个人,接受着完全相同的教育,变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他们一个品学兼优、一个几乎科科吊车尾。
当这两个人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并且被安排到了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之后。
他们会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劳动力吗?他们会产生相同的价值吗?
于此同时,公司是否会毫不在意他们产生价值的能力,而发给他们相同的工资吗?
答案显而易见,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与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发给他们相同的工资,甚至在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将能产生更多价值的人,调离到更好、更高的岗位。
而这,也就是现下最常见,也最让劳动者“诟病”的拥有相同学历,却无法拥有相同的薪资或报酬。
从以上这两个事例来看,即便现有劳动力达到了极度缺乏的程度。
作为一个无法产生等值或高于平均值价值的劳动力,也无法让自己在身价上产生大幅的提升。
即便你不是那一个吊车尾的存在,也只能随着整体水平的平均值慢慢升值。
虽说以总裁的案体来看,巨大的投入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同样巨大的回报。
但在相同投入的情况下,至少会有一半甚至更多比例的投入,无法产生等值的回报。
所以当社会层面的可能劳动力显著减少时,不要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作为劳动者的身价会产生显著变化。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当可能劳动力大量减少后。
如果你无法证明,你能为公司创造出比之前更多的价值。
甚至可能还会导致劳动者的身价明显缩水的情况出现。
所以说,如果你不是那个无法用理论验证的总裁,如果你不是那个拿着比同等学历劳动者更高工资的员工。
当劳动力总量明显减少时,或许你不该安逸或开心,你应该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