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从搜索之王到AI之王;腾讯,社交、游戏与2B;阿里巴巴,零售和云;美团,本地生活;字节跳动,信息流;滴滴,互联网出行……这些都是我们期待的,真正在全球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巨头。
如果互联网巨头们不再大规模烧钱,放弃增长永不停和商业无边界的幻想,反而追求起实实在在的业务发展和公司盈利,会发生什么?
不管你怎么想,反正市场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抄底科技股。
回暖
此前被戏称为“中丐互联”的科技巨头们,在二级市场,又活跃了起来。
最近,恒生科技指数连日大涨,最令人振奋的5月27日,阿里巴巴-SW(09988.HK)股价上涨了12.21%,百度集团-SW(09888.HK)也拉升了14.26%。
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在3月15日下跌8.10%的惊魂一日之后,逐渐走出复苏行情,两个月多时间已累计上涨20%以上。网易-S(09999.HK)和美团-W(03690.HK)的涨幅甚至达到50%左右。
资本用脚投票的前提是,业绩表现。
近期,各大互联网巨头相继披露2022年Q1业绩,呈现出整体回暖的趋势。
最典型的便是爱奇艺,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3亿元,净利润1.69亿元。这是公司创立12年以来的首次季度盈利。
除此之外,还有多家互联网公司,出现了明显的业绩改善趋势,比如说减亏的拼多多、快手-W(01024.HK)。
当然,还有更多公司,如腾讯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携程-S(09961.HK)等,已经开始调整方向,只不过因为大象转身难,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给出效果。
如果说去年下半年还只有个别互联网巨头展现出业绩转暖的趋势,那么,今年一季度,则是它们的集体掉头之时。
从数据表现来看,它们的毛利率其实变化不大,优化盈利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控制投入,最明显的便是销售与营销开支的变化。
2022年Q1,快手销售及营销开支94.8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6.60亿元和上个季度的102.30亿元,同比、环比均出现明显的下降,直接推动大幅减亏。
去年以来轰轰烈烈的互联网裁员,可能会对大厂们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但因为裁员补偿的存在,短期内不会太明显。
务实
为什么?根本性的转变在于,互联网巨头们放弃了大而无用的增长企图。
一方面,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用户增长已经到顶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在短视频这个赛道中,快手平均月活近6亿,仍被10亿月活的抖音和9亿月活的视频号甩开。
电商行业的内卷更严重。截至2021年底,京东的活跃用户数达到5.697亿,拼多多8.687亿,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的年度活跃消费者9.79亿。
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来算,中国还没有电商购物和刷短视频的网民,几乎所剩无几了。
在这种背景下,继续以烧钱的方式来谋求用户高速增长,无意义,也不太可能。
京东和阿里巴巴还在继续投入,是因为此前相较于拼多多,确实存在用户量劣势,特别是京东。而且,电商用户对平台重合使用的接受程度较高。
短视频领域就不会这样,那种同时装几个APP并深度使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要么用抖音、要么用快手,其中一部分人因为微信的缘故,被动成为视频号的用户,但使用深度可能不如前两者。
社交软件的门槛就更高了,不仅不会有用户重叠,还非常依赖于用户生态。这也是在社交领域一直无人撼动微信的根本原因——哪怕是腾讯自己的QQ,也在分化。
截至2021年3月底,微信和Wechat的月活达到12.883亿,仍然在增长,但QQ的月活为5.638亿,同比下降了7%。
不用“烧钱买用户”,当然也不用耗巨资去开拓那些虚幻的生态业务,回到务实的轨道上来。
即便增长困难,中国仍然是一个拥有10亿以上互联网用户的超级市场,好好为这些人提供服务不行吗?突破了技术现状、提升了服务能力,再以此为基础去开拓海外市场,岂不就是它们在报告中常常起到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回归
互联网巨头们放弃幻想,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吗?
大概率不会。一鲸落,万物生。
科技巨头们放弃无限制扩充边界,放弃以资本和流量对整个商业体系进行降维打击,对全社会经济的运行,利大于弊。
前两年如火如荼的社区团购,说到底是一场多输的游戏。
阿里巴巴、美团、滴滴等巨头对社区团购的巨额补贴,对自身盈利能力伤害巨大。它裹挟了上游的供应商:去年以来,卖粮油的,卖酱油的,卖零食的,多家上市公司出现业绩下滑,其中重点提及的原因包括“社区团购渠道的毛利率较低”。它冲击了以KA为主的线下渠道,连此前几年业绩稳定的高鑫零售、永辉超市等头部商超也陷入亏损。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虽然看起来以较低的价格购物,但实际上牺牲了用户体验,算下来得不偿失。
并不是说互联网巨头不能参与商业零售的行业升级。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进入双线布局时代,线上线下结合,可以提升服务和体验;拼多多对农业的关注,或许可以把重心向产业链的更上游移动。
像苏宁易购这种,自己下场铺设并无太大创新的苏宁小店,收购并不符合市场趋势的大卖场家乐福,确实是浪费了市场机遇。
影视娱乐行业,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巨头,从渠道布局内容本无可厚非。但是,优爱腾前几年的策略是,更加重视综艺节目这种短平快的内容形式,将应援打榜等饭圈操作引入,却缺乏能力和资本做更长线的影视作品开发。
在行业监管和疫情的双重打击下,影视娱乐市场将回归内容制作的本源,与商业零售行业一样。
对于互联网巨头们而言,挤掉泡沫,放弃这些虚幻的增长,回归核心业务,丝毫不会影响它们的竞争力,反而能帮助它们进入新的成长通道。
百度,从搜索之王到AI之王;腾讯,社交、游戏与2B;阿里巴巴,零售和云;美团,本地生活;字节跳动,信息流;滴滴,互联网出行……这些都是我们期待的,真正在全球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