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植物界全系列】山茱萸目—绣球花科(下):黄山梅

时间:2022-10-27 15:19:01 热文 我要投稿

山茱萸目—绣球花科(下):黄山梅

 

9.黄山梅属

黄山梅属(学名:Kirengeshoma)是绣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该属仅有黄山梅一种(Kirengeshoma palmata)一种,分布于中国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和日本。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不分枝。叶对生,纸质,掌状分裂,具叶柄,无托叶。聚伞花序生于茎上部叶腋及顶端;花两性,花冠一型,无不育花;萼筒半球形,贴生于子房基部,上部5裂;花瓣5,离生,着生于萼筒上,与花萼裂片互生,花蕾时旋转排列;雄蕊15枚,排成3轮,外面一轮最长,其余的较短;花丝着生于花瓣基部,向上渐狭,花药2室,药室纵裂;子房半下位,3-4室,胚珠数颗,中轴胎座,胚直,胚乳肉质;花柱3-4,离生,柱头截形。蒴果椭圆形,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周围具斜翅。

(2)黄山梅

黄山梅(学名:Kirengeshomapalmata),为绣球花科黄山梅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①植物学史

黄山梅最早发现于日本。1888年8月9日日本植物分类学家矢天部良吉在伊予国爱媛县石锤山首次采集到开花期的黄山梅标本;1890年10月吉永虎马又在同一地方采集到果实期的黄山梅标本,模式标本。1890年,矢天部良吉在日本刊物《植物学》杂志上以英文形式正式首次发表黄山梅这一新属新种,定名为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人们最初认为黄山梅是日本四国地区的特产,不过后来在纪伊半岛和九州也相继发现。1935年,日本东京大学植物分类学教授中井猛之进在朝鲜半岛全罗南道的白羊山又采集到黄山梅,记载为Kirengeshoma koreana Nakai。另外,1978年鹿儿岛大学教授初岛住彦,按照远藤正喜在大分县祖母山上游溪谷采集的标本,又发表了Kirengeshoma suffruticosaHatusima。

但是,经过研究发现,上述两植物都是黄山梅种下的变异类型,因而与黄山梅归并,成为黄山梅的异名。

②生长环境

黄山梅为阴性草本,不耐强光照射,喜温凉、湿润、富含有机质的酸性黄棕壤的生境。

黄山梅大都生长在海拔高度范围为700-1500米的遮荫度较高的林下石壁或流水的石缝处。与之伴生的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有天女花、圆锥绣球、金缕梅、白檀、黄山杜鹃、鸡桑及小构树等;草本层主要为小升麻、三脉紫菀、华南落新妇、细辛、及己、唐松草、凹叶景天、车前、油点草以及六叶葎等,另外还有成片的苔藓及蕨类植物。其中天女花、圆锥绣球、小升麻、凹叶景天、苔草以及苔藓植物是其群落组成的主要成分。

③分布范围

黄山梅仅间断分布于中国和日本,为典型的中国至日本特有种。在日本,该植物主要分布于日本的中西部,包括本州的纪伊半岛、九州、四国等地,南韩半岛也有分布;在中国,黄山梅只斑块状分布于华东地区的皖浙交界处,具体包括:皖南山区的安徽黄山自然风景区、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和浙西北地区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昌化龙塘山自然保护区。植株多零星或集群分布。

④主要价值

科研:黄山梅为单种属植物,是中国、日本间断分布的典型种类。对于阐明虎耳草科的种系演化以及中国和日本植物区系的关系,均有科研价值。 [2] 

观赏:花大美丽,可作为观赏植物 [3]  。

⑤保护状况

保护级别: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等级:无危。

保护措施:已在安徽歙县清凉峰、黄山及浙江临安县西天目山设置自然保护区,对黄山梅进行保护。杭州植物园已引种保存。

濒危原因:繁殖困难,由于黄山梅种子结构很特殊:外被由单层、排列致密的细胞构成的网格状外种皮,即种翅;内种皮与较为发达的胚乳紧密结合,细胞排列紧密,且显著木质化增厚;中央包被着成熟的双子叶胚。由于黄山梅的胚埋于胚乳之中,保护组织坚硬,机械性强,且外罩一层膜质外种皮,这对抵御严寒和病原菌的侵蚀来说是有利的,但同时这一结构又对种子萌发较为不利。机械组织的阻挡,尤其是不易获取氧气和水分以及营养物质而限制了种子的萌发,这可能是造成黄山梅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实生苗少的原因之一。

10.钻地风属

钻地风属(学名:Schizophragma)是绣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落叶、藤状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8种,分布于东亚。中国有6种,产长江以南各省。

(1)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茎平卧或藉气生根高攀;嫩枝的表皮紧贴,平滑,老枝具纵条纹,表皮疏松,片状剥落;冬芽栗褐色,被柔毛,有外鳞2-4对。

叶对生,具长柄,全缘或稍有小齿或锯齿。伞房状或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二型或一型,不育花存在或缺;萼片单生或偶尔间有孪生,大,花瓣状,全缘;孕性花小,萼筒与子房贴生,萼齿三角形,宿存;花瓣分离,镊合状排列,早落;雄蕊10枚,分离,花丝丝状,略扁平,花药广椭圆形;子房近下位,倒圆锥状或陀螺状,4-5室,胚珠多数,垂直,着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单生,短,柱头大,头状,4-5裂。蒴果倒圆锥状或陀螺状,4-5室,具棱,顶端突出于萼筒外或截平,突出部分常呈圆锥状,成熟时于棱间自基部往上纵裂,除两端外,果爿与中轴分离;种子极多数,纺锤状,两端具狭长翅。

(2)钻地风

钻地风(学名:Schizophragmaintegrifolium)为虎耳草科钻地风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区。生长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谷、山坡密林或疏林中,常攀援于岩石或乔木上。性喜湿润凉爽的气候环境,喜欢阳光照射,也能耐半阴,要求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酸性黄壤砂质土中生长。

药用:根、叶可以入药,性味苦、涩,平。具有止血止荆,解毒消肿。主治外伤出血,用叶研末撒布患处。扁桃腺炎,无名肿毒,痢疾,每用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观赏:钻地风是一种根系发达、生长强健的落叶藤本植物。钻地风与一般的藤类不同,它基部蘖条少,花着枝顶,密集成球,四周还有高于花朵的大型令箭似的白色苞片,围着绿茸茸的花朵。花后又呈现出陀螺状的果实,这就更加显得绮丽别致了。宜于中国中亚和南亚热带地区,作园林、庭院垂直绿化美化栽培。

11.溲疏属

溲疏属(学名:Deutzia)是绣球花科的一个属,包含约60种灌木,原产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喜马拉雅向东至日本和菲律宾)、中美洲以及欧洲。溲疏属在中国是物种多样性最强的类群之一,有50多个物种在中国境内都有分布。中国有53种(其中2种为引种或已归化种)1亚种19变种,各省区都有分布,但以西南部最多。溲疏属植物花多美丽,常栽培作为观赏植物。

(1)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稀半常绿,通常被星状毛。小枝中空或具疏松髓心,表皮通常片状脱落;芽具数鳞片,覆瓦状排列。叶对生,具叶柄,边缘具锯齿,无托叶。花两性,组成圆锥花序,伞房花序、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稀单花,顶生或腋生;萼筒钟状,与子房壁合生,木质化,裂片5,直立,内弯或外反,果时宿存;花瓣5,花蕾时内向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白色,粉红色或紫色;雄蕊10,稀12-15,常成形状和大小不等的两轮,花丝常具翅,先端2齿,浅裂或钻形;花药常具柄,着生于花丝裂齿间或内侧近中部;花盘环状,扁平;子房下位,稀半下位,3-5室,每室具胚珠多颗,中轴胎座;花柱3-5,离生,柱头常下延。蒴果3-5室,室背开裂;种子多颗,胚小,微扁,具短喙和网纹。染色体基数x=13。

(2)白溲疏

白溲疏(学名:Deutzia albida)为绣球花科溲疏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1300-1700米林下。产甘肃南部。

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但耐寒。耐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好富含腐殖质,PH6-8的土壤。性强健,萌芽力强,耐修剪。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12.山梅花属

山梅花属(学名:Philadelphus)是绣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直立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75种,分布于北温带,尤以东亚较多,欧洲仅1种,北美洲延至墨西哥。我国有22种17变种,几乎全国均产,但主产西南部各省区。本属植物花多,美丽而芳香,多栽培供观赏。

(1)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稀攀援,少具刺;小枝对生,树皮常脱落。叶对生,全缘或具齿,离基3或5出脉;托叶缺;芽常具鳞片或无鳞片包裹。总状花序,常下部分枝呈聚伞状或圆锥状排列,稀单花;花白色,芳香,筒陀螺状或钟状,贴生于子房上;萼裂片4 (-5);花瓣4 (-5),旋转覆瓦状排列;雄蕊13-90,花丝扁平,分离,稀基部联合,花药卵形或长圆形,稀球形;子房下位或半下位,4 (-5)室,胚珠多颗,悬垂,中轴胎座;花柱(3) 4 (-5),合生,稀部分或全部离生,柱头槌形、棒形、匙形或桨形。蒴果4 (-5),瓣裂,外果皮纸质,内果皮木栓质;种子极多,种皮前端冠以白色流苏,末端延伸成尾或渐尖,胚小,陷入胚乳中。

(2)山梅花

山梅花(学名:Philadelphusincanus),为绣球花科山梅花属下的一个植物种。适应性强,喜光,喜温暖也耐寒耐热。怕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速度较快,适生于中原地区以南。

产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安徽和四川。生于海拔1200-1700米林缘灌丛中。欧美各地的一些植物园有引种栽培。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均由自然分布,湖北西部及河南等地均有栽培。

根皮:用于挫伤,腰胁痛,胃痛,头痛。

其花芳香、美丽、多朵聚焦,花期较久,为优良的观赏花木。宜栽植于庭园、风景区。亦可作切花材料。宜丛植、片植于草坪、山坡、林缘地带,若与建筑、山石等配植效果也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