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硬核腾讯?狂砸150亿搞研发,三年投入够买4艘航空母舰

时间:2022-08-18 14:01:56 热文 我要投稿

8月17日,腾讯公布了2022年二季度业绩,腾讯实现营业收入1340.34亿元,非国际会计准则净利润(Non-IFRS)281.39亿元,同比下滑17%,环比上升10%。

显而易见,受宏观环境影响,腾讯也和别的互联网大厂一样,进入增长的瓶颈期。

不过,在营收和盈利数据之外,一组数据的标志性意义可能被低估:Q2腾讯研发投入达150.1亿元,同比增长17%。2019年以来,腾讯在研发上的投入已经累计超过1516亿元。我国制造出一艘航空母舰目前需要四十五亿美元的开支,换算下来相当于4艘航空母舰。

高投入的背后,腾讯自己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以2018年930变革为信号,去到利润更薄、门槛更高、回馈周期更慢的硬核科技领域里。

花的更多,赚的更少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

2018年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曾断言:互联网红利已过去,未来趋势在硬科技。也是这一年,腾讯开启了930变革,宣布转型产业互联网的战略。

但谁也想不到,短短三年过去,to B竟然成为腾讯新的增长引擎,财报显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Q2收入同比增长1%至422亿元,收入占比32%。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腾讯游戏、广告收入占比正在逐渐下降,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占比逐年上涨。2019年一季度,该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仅为25.5%,2021年四季度增至33.3%。

腾讯的清醒就在于它的审时度势,它更快的明白了烧钱追求规模效益的业务模式,解决不了互联网红利消逝之痛,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才拥有未来的发展权。

但对于腾讯来说,需要付出的代机也不小,毕竟所谓的to B赛道,意味着的是长久的沉寂和看不到尽头的研发投入。

从数据上来看,近几年向产业互联网倾斜的大厂中,腾讯研发投入变化最大,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518亿元,相比2018年已经翻倍。

从各企业研发支出增速看,阿里研发支出增速从2020年的32.3%下滑至2021年的6.1%。腾讯研发支出增速相对平稳,近四年来,腾讯研发支出增速均保持在30%左右。百度研发支出增速维持在20%左右。

其实从另一组数据也能看出腾讯的变化:

2017年,腾讯高毛利板块(游戏及广告)营收增长高达40%-50%,而到了2021年,增速已经下降到了8%-10%;而低毛利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则在2021年有30%以上的营收增长。

而到了本季度,这一趋势继续强化,Q2财报显示,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下降 1% 至318 亿元。,国际市场游戏收入下降 1% 至107 亿元,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8% 至186 亿元。虽然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板块的营收因宏观因素以及自身降本增效,但在营收比例上已经和游戏鼎足而立。

这就是说,腾讯现在的业务增量,主要体现在相对没那么“赚钱”的“支付和云服务”等B端业务上,C端业务放缓增长,B端服务低毛利,决定了腾讯的利润率,将进入下降通道。

够“硬”方能穿越周期

时代的车轮碾过,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周期里,会赚钱也不再是评价互联网大厂唯一的KPI。

产业互联网时代,商业逻辑和盈利模式重构,数实融合成为新的增长利基市场,要吃下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去投资那些能够直接提升生产效率,从而带来价值与利润的底层技术领域。

从腾讯近期发布的自研核心技术进展来看,腾讯已经在很多关键领域取得不小的突破,在芯片方面腾讯从零开始,完成破冰。2022年3月5日,腾讯的第三款芯片、同时也是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芯片沧海成功点亮。

在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腾讯拿下六大领先科技成果奖项,涵盖病理AI、语音增强、人脸安全、医疗大数据、图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事关国计民生的核心高科技领域。

今年5月份福布斯发布的2022年全球科技公司榜单,腾讯排名第五,是榜单中前二十唯一上榜的中国大陆企业。据介绍,腾讯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操作系统等方面为自己上榜加分不少。这也侧面说明了腾讯技术引擎的价值已经开始凸显。

从更纵深的视角来看,腾讯在硬科技的研发,不止有助于打造中长期发展的技术引擎,也紧贴国家需求,两相相加,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持续性,而这个恰恰是资本市场最看重的。

回到这份财报,虽然在多因素影响下,腾讯总体增长放缓,看上去是“躺平”了。但这个“躺平”不乏一些主动的因素,即公司在主动放慢一些业务变现速度,寻找更“可持续”发展方式。毕竟只有回归用户价值和科技创新的本源,才是企业真正的长期增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