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汽车圈可真是热闹非凡。“【理想发布新车L9】【李想回应司机是低等级地位低言论】【蔚来坠车】【蔚来汽车冷血】”等相关热词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和微博热搜。一时之间,本就自带争议和质疑的两家车企和创始人都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笔者决定写李想的时候,其实是在理想汽车的第二款汽车L9官宣的前几天。当时有消息传出,李想卸任了理想汽车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
对于这一动作,理想虽然并未给出回应,但这两年,互联网的“卸任潮”可谓来势汹涌。
从马云到黄峥,再到最近的张一鸣、丁磊,无论是新一代还是老一辈,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互联网大佬陆续“放权”,开始扎堆“退隐江湖”。当创业变为守业,必然需要新思维、新的接班人带领企业开启新的篇章。
对于刚刚过了不惑之年的李想,如果此时激流勇退,转身离去,他又将会走向哪里?
李想的人生经历其实很传奇。18岁放弃高考,辍学创业,一边运营自己的个人网站“显卡之家”,一边给IT类媒体供稿。从汽车之家,再到现在的理想汽车,短短二十年时间,三次创业,三次大获成功!
他曾经见过100多个投资人,最后投他的只有王兴和张一鸣。在理想汽车纳斯达克上市前一天,美团王兴在社交媒体曾发表感言:“那些认为李想的理想是操盘一个千亿美元理想汽车的朋友们,你们还是低估了一个数量级。”
他像一个理想主义者,更像一个偏执狂,坚持做所谓商业意义上有价值的事情。
他的造车梦其实早在卸任汽车之家总裁之前就已经初露端倪。2011年,秦致用“把汽车之家做到50亿美元”的憧憬挽留他,李想妥协了;2013年,秦致再次用相同的方式规劝他留下,他也接受了。直到做了第一批特斯拉的中国用户,2015年,偏执的李想,毅然决然选择了新能源汽车。这也才有了今天的理想。
他是80后企业家的典型代表,曾经的“京城IT四少”。在汽车之家的时候,就曾是与整个行业的潜规则作对,在不同场合表达“投广告不要回扣、数据不造假”这件事很难成本很高,但就是正确的事情。
他很早就接触互联网,并且全身心的投入,最终经历九死一生,把企业做到了一定高度。这里有个人努力的成分,也有时代大背景下难得的机遇。
今天的李想,正在渐渐退去曾经的叛逆不羁和口无遮拦,真正变成一位合格沉稳的企业家。
01
狂傲的“理想主义者”
理想打造家庭用车理念贯彻的很彻底。
李想曾在公司内部立下flag:2025年要占据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2021年,理想汽车的经营亏损达10.2亿元,比上年的6.69亿元,大幅增加了52%。当年,理想ONE总交付量90491辆。据此测算,平均每卖一辆,就亏一万元。即便算上理想大幅增加近5亿元的理财收入,理想汽车2021年综合亏损,仍然超过8亿元。
但是李想认为,这次发布的L9是500万元内最好的家用SUV,而且尽管贵了,但销量L9超过理想ONE是妥妥的。自信的另一面,是狂傲。
过去,理想汽车ONE,一直把丰田汉兰达作为“假想敌”,定价不到35万。而这一次,45.98万元的售价不仅比四年前第一款车ONE贵出了11万块钱,要知道,这是一个二线城市工薪阶层上等水平的收入,而且还直接挑战了传统豪华车BBA的中型SUV,甚至不把迈巴赫GLS、宝马X7等放在眼里。这样的狂人语录,无疑达到了最佳的宣传效果。各种舆论文章扑面而来。
也是受此影响,新车上市第二天,理想官网服务器被挤爆,港股开盘,股价一度涨超12%,创下上市以来历史新高。消费者也炸了,“是理想太高端,我们不配”。
其实这算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营销方式——找个行业顶尖的碰瓷,抬高自己、提高话题度。所以李想在发布会上也才会说出:“我们的底盘哪怕是和库里南相比,也完全不怕。”这是非常“理想”的豪言。
李想性格中,有着诸多像是专注、高效、自信这样的优点词汇,但同时,高冷、耿直、口无遮拦、孩子气的个性也在他身上彰显的十分明显,多次让他和理想成为舆论焦点。
“40岁的时候仍然口无遮拦、惹是生非、令人讨厌。没有活成别人想要的成熟稳重、心胸宽广、理性客观。26年后的你内心行为与14岁时几乎一样,没有因为环境而让自己变得复杂,这或许是这26年来最值得骄傲的坚持。”这是李想在微博写下的《40岁的我和14岁的李想同学说几句心里话》的小作文。
李想经常会发表一些较为激烈的言辞,有时是为回应外界对理想产品、技术路线的质疑,有时发表自己的感悟,被“怼”者既有车主,也有同行,因此被称为是“公关杀手”。
“我觉得他很狂”,“有时候说的话,做的事显得比较急切,然后可能给人一种狂的感觉”“挺狂妄的!小小年纪成名,又是上市,又是投资的,不是一般的狂”曾经跟李想共事过的员工们都喜欢用“狂”来总结这位“领导”。
据理想汽车内部员工告知,李想的办公室一直是“开放”状态,遇到会议室不够用的情况,员工还可以征用老板的屋子开会商讨。而在理想汽车内部,大家都知道李想十分反感以“XX总”进行称呼。如果见到李想,可以直呼大名或者叫“想哥”。理想员工对李想最大的槽点就是“太过细致和追求完美”,堪称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02
偏执于自讨苦吃
“有生之年,再造一个丰田。如果融不到钱,我就自己掏一个亿美元。”李想曾对记者说过:“我以前创立过一家100亿美元的公司,而创立理想汽车,初衷就是想体验管理1000亿美元公司的感觉。”
李想是特斯拉Model S最早一批中国用户,他的造车梦其实早于卸任汽车之家总裁。
2014年4月,当马斯克将Model S的钥匙交给李想时,他自认为依稀窥见了未来。为了应对环保、拥堵问题,他相信电动汽车就是未来的趋势所向。 “我数了一下,就微信里的朋友,买特斯拉的不下20个。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且买得起特斯拉,他们才是电动汽车的潜在客户。”偏执于造车的李想,2015年6月,毅然离开了汽车之家,一个月后成立车和家,倾力启动造车计划。一年不到,车和家先后完成25亿元融资,公司估值30亿。
造车听起来就不简单,做起来更是充满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每家造车新势力发展初期的境遇相同,公众对李想和理想汽车的质疑很快铺满网络:高中学历、PPT造车以及传统行业难以跨越的门槛……新的、旧的;有的,没的,纷至沓来。在最初的两年内,公司就累计亏损近40亿元,这还只是在汽车制造方面,不包括人工费用。
由于从创办公司开始他就坚持自主研发,所以他将一半的钱放在了研发上,30%的钱花在了工厂上,仅剩的不到百分之十几花到了人员和销售上。为了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他还自建制造基地,在江苏常州投资50亿元建立的工厂,在2017年年底投入生产。
李想从来不愿活在别人的警告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如当年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或许伟大的企业家都是常人眼中的“异类”。正如没有乔布斯坚持变革人机交互体验,手机可能仍会保留物理键盘;没有马斯克非要捅破电动汽车概念的窗户纸,恐怕也不会有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每年破千亿元的投资额度。
在所有造车新势力都选择纯电动方向时,李想选择了增程式路线。有人说他投机取巧,有人说他自讨苦吃。直到两年前,罗永浩对理想ONE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在他看来:理想ONE是同价位最好的车;即使和贵几倍的车比,它也几乎完全没有对手。“李想和马斯克都是汽车圈为数不多的懂车之人。”
理想汽车没有走纯电动汽车的路线,而是一直坚持制造增程式电动汽车。这种汽车的优势在于除了可以充电,还能够通过加油的方式来保持动力,能够有更长的续航里程。2019年11月理想ONE开始量产,不到一年就创下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10万辆的纪录。似乎也证明了李想的坚持是对的。
《后会无期》里有这么一句话,“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部电影过去了这么多年,这句话时至今日却仍然常常被人引用,甚至被信奉跟随。李想并不是别人眼中的精英人物,但他偏执于自己认为对的事这种创业精神,在很多老一辈看来非常优秀,也是80后企业家群中最具代表性的。
03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出穿
喜欢李想的人很多,他们赞赏李想的毒舌,但也有行业人士指出,李想的言论“失控”也是真性情的一种流露。但或许,优秀的人从小就会有些与众不同。
李想1981年出生,家住河北石家庄。他成长的环境可谓是书香门第之家,父母都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父亲是导演,母亲是老师。这样家庭教育的孩子多少有些“思维超前”,在1999年正值高三人生最关键一年的李想,在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先考大学,有了文凭再创业的情况下,李想久经挣扎后跟父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辍学创业。
“我当时不太喜欢应试教育的考试,很坚决地选择了继续做自己这番事业。”2006年7月做客《鲁豫有约》时,李想说了这么一番话。
第一次创业是在2000年。他将自己的个人网站注册为泡泡网,算上网站广告收入和稿费,李想每月收入已经达到两万元,是他父母工资合起来的10多倍。2005年,泡泡网更是年营收破2000万,净利润破千万。仅凭自己对IT产品的一腔热爱和滚雪球式资本积累,高中学历的他就让泡泡网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独树一帜。直到泡泡网被盛拓传媒收购。
做汽车之家时,对于他的转行,很多人也不理解不支持。
但李想却说:“我发现自己每天即使工作50个小时,也超不过前两位时,那么我只能去寻找其他的增长市场。只有做到一哥,你才有话语权和定规矩的资格。”最终,汽车之家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时,李想身价直接迈入亿万级别。汽车之家市值最高达到80亿美元,李想也因此赢得无限荣耀。
2015年,李想卸任汽车之家总裁职位,创办新能源汽车品牌“车和家”。同一年,李想和易车创始人李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腾讯、高瓴资本等共同发起设立了高端电动汽车公司蔚来汽车NextEV。2016年,车和家完成A轮7.8亿人民币融资。直到2020年7月30日晚上9点,理想汽车登陆纳斯达克上市,总市值高达139亿美金,超过李斌的蔚来汽车。这也是继2013年汽车之家上市之后,李想在40岁收获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每一次的转身,李想都像是一个孤独的勇者。“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早年间李想曾大胆直言,“争取2015年结束前,打造一款0-100公里/时、实测加速在3秒之内的电动概念跑车出来”。正是此时,人们不再称李想“京城四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国马斯克”。
理想汽车的首款产品理想ONE是在 2018年10月18日发布,坚持了李想的“理想”搭载了领先的增程电动技术与智能科技。该款车从2019年11月20日开始量产,2019年12月向用户交付。曾经最不被看好的理想汽车,仅用三年半时间,凭借理想ONE一款车型证明了自己,销量位居30-35万元级整体汽车细分市场第一,牢牢占据新造车势力头部位置。
李想讲为什么:中国政府当时要引进特斯拉?“因为不争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不争气!”2019年,李想曾报名湖畔大学,和湖畔教育长曾鸣讨论组织和战略。他认为阿里的厉害之处在于,用组织构建了 “超级大脑”,借助超级大脑进行战略共创。回去之后,他便参考这套体系创立了理想自己的 “理想汽车战略分析法”。这也就是前面中讲到理想用 LSA 写下了2025年卖160万台车的战略。
在此次新车发布后,李想完全得意于算L9的驾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设计。因为“理想汽车有4支AI和算法团队独立的在跑。”
2021年开始,带有“抠门”标签的理想开始大力投入研发,研发支出一路大幅翻番开始追上,甚至超过蔚来和小鹏。而且理想还建立起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此次L9所应用的增程器就出自理想控股的公司,电机和电池也是理想的合资公司。“把供应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出现理想ONE那样供应商供货不足导致的产能受限。而我也不相信任何人在做市场研究的时候,能超过我在汽车之家时做的研究。”李想的坚持总是出人意料。
李想有时候也会反思自己的问题。
2022年1月11日,他在微博回忆公司创办初期,由于个人的融资水平实在太差、太差、太差,有限的资金并不能支持开展智能驾驶的技术自研工作。“不是团队不想搞自研,而是融到的钱勉强满足了产品研发、自建工厂、供应链和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有给团队发工资。”
曾经的理想汽车也一度处于亏损状态,没有人愿意投资。李想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便厚着脸皮四次向自己的好友提出了这个请求,在他的坚持不懈之下,好友被他说服。
从2015年起,理想汽车经历了1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明势资本、源码资本、元璟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蓝驰创投、梅花创投、山行资本、经纬中国、美团等众多机构。明势资本是还其第一个机构投资方,并在后续融资中持续跟投7轮。
这里李想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王兴。2019年8月,理想汽车宣布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王兴个人出资3亿美元领投,李想个人投1亿美元。不足半年后,美团龙珠再次下注。又6个月后,理想汽车获5.5亿美元D轮融资,其中5亿美元由美团领投,投后估值为40.5亿美元。赴美上市过程中,美团认购3亿美元,字节跳动认购3000万美元,王兴认购3000万美元。这意味着,美团和王兴一年时间在理想汽车上的投入高达11.3亿美元。2020年12月,理想汽车增发4700万ADS。王兴再次参与认购2000万美元。
04
感恩投资人,LP新身份
在发布新车前不久,理想汽车还悄悄成立了重庆车之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天眼查显示,这家创业投资由重庆车之轩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主营业务为创业投资,法定代表人为王杨。这是李想的一个崭新投资平台。注册资金6亿元,理想汽车CFO李铁出任执行董事这一职务。李铁在理想汽车做CFO之前,曾是汽车之家的副总裁。
不过早在一年前,李想就想通过理想汽车成立车和家(厦门)投资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截至目前仅对外投资了理想智造汽车服务(厦门)和常州进和理标准厂房建设。前者经营为新能源汽车销售,以及机动车修理和维护等,后者是一家产能公司。这一点,对比张一鸣、雷军、李斌等人的VC实现不够看。
不过,今年2月,李想出手了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公司。目前,以车和家为主体的理想汽车,对外仅投资12笔,且投资时间多为早期,即理想汽车成立之后的几年。
比如2016年车和家战投了自动驾驶商知行汽车,这家公司在今年2月,最新被合肥连山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战投;2018年,车和家战投无人车技术公司新石器,后续获得软银亚洲、中金、云启、毅达等机构投资。此外,车和家还参与了佛山车谊家新能源B+轮融资;无锡流深光电的A轮融资。总体来说,车和家对外投资慢于蔚来汽车。
但这并不妨碍李想自己做LP。在2020年顺利IPO,成为造车新贵之后,李想先后反哺曾经的投资人源码资本、明势资本和龙珠资本。当起了LP。源码资本是早期投资方,曹毅与李想2009年结识,曹毅曾分享,喜欢李想身上那股劲,想问题很清楚,也重视组织成长,是理想的创业者。
2022年1月16日晚上,或许难眠的李想再度发文感慨创业,称蔚小理“三个互联网的外行成了新势力里销量跑在前面的,而不是跨国车企的高管,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小鹏、李想作为连续创业者,对于节奏的把控和心力(较好)。这一轮失败最惨的创业者往往是跨国汽车企业的高管,他们大多上来就想做从10-100的阶段。”
他告诫创业者,“千万不要搞什么试一试,要么全力以赴做成,要么早点‘去死’。”
理想汽车成立伊始,李想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要么成为爆品,要么成为先烈。”这是李想的第三次创业,大概率也是最后一次。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愿所有像李想一样的创业者,为了信念而奋斗,可以在黎明之后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