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情况

时间:2022-05-23 16:06:04 热文 我要投稿

核心内容:民事行为成立的基本要件是意思表示,意思和表示是指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成立民事行为要意思表示一致,但有存在虚假表示、伪装表示等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行为。法律知识网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情况。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从而使对方当事人知晓的行为。

一、意思表示的构成:

1、效果意思

所谓效果意思,就是欲发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其效果包括获得财产上、身份上或精神上的法律利益,如买方想获得财产所有权、卖方想获得价金等。

行为人的期望必须具有法律意义,才有效果意思。

效果意思是意思表示的基础。

但应区分效果意思与意思表示的动机。如当事人会因上学、送礼等动机购买书籍,动机只是意思表示的间接原因,取得书籍的所有权才是效果意思。动机在意思表示中没有太大法律意义,如动机错误一般不影响意思表示的效力,但效果意思错误会影响意思表示的效力。

2、表示行为

表示行为指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

表示行为应以社会上通用的语言、文字、动作为之。即以口头、书面或推定的形式进行。

二、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若干情况:

1、虚假表示。

虚假表示又称真实保留,指行为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做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是一种自知并非真实的意思表示。

通识认为虚假表示原则上有效,表意人应受该表示的约束,但相对人明知表意人的表示与意思不一致的,该表意行为无效。

2、伪装表示。

伪装表示是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实的意思表示。如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与友人通谋制造假债权或虚伪让与财产。

通识认为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所为的意思表示原则上无效,但为保护交易安全,不得以其无效对抗善意第三人。例如甲将财产虚假让与乙,而乙又将该财产卖给丙。而丙又为善意,丙就可以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page]

3、隐藏行为。

隐藏行为是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例如甲欲赠乙一万元,恐家人反对,就伪书一万元的买卖合同。买卖是虚,赠与是实。

通识认为,隐藏行为中的虚假意思表示无效,隐藏的真实表示是否有效,应以相关法律来确定。

4、错误。

错误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久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行为不一致。(重大误解)

包括表示行为错误,对行为性质、物的性质、当事人资格等发生错误认识等。

错误与伪装表示和虚假表示在意思行为上都是不真实的,但错误不是故意的,而后者则是有意为之。

通识认为,意思表示的内容有错误或表意人若知其真情限性不为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可将其意思表示撤销。

5、误传。

误传是指由于传达人或传递机关的错误而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错误。法律教育网

《民通意见》第77条规定:意思表示由第三人义务传达,而第三人由于过失转达错误或没有转达,造成他人损失的,一般可由意思表达人负赔偿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知识网为您推荐:

■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在哪里

■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是什么

■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