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好消息!华为取得重大突破,重要性堪比“芯片”?

时间:2022-10-04 13:28:28 热传 我要投稿

华为布局自研芯片十几年,从第一款K3处理器打开了手机芯片的自研之路,到如今麒麟9000依然绚烂闪耀。虽然芯片不能进入生产线,但是华为从未放弃过芯片研发。

在麒麟王者归来之前,华为也布局了智能汽车业务,便于延长各大业务的发展周期。

而华为智能汽车取得了重大突破,已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万。这意味着什么呢?华为汽车生态为何能快速崛起?

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破冰

在华为的自研芯片历程中,通过海思半导体部门研发出了麒麟、鲲鹏、昇腾等系列芯片。这些芯片对应华为不同的业务,比如麒麟对应智能手机,鲲鹏对应服务器,而昇腾则属于人工智能芯片。

这些只是海思半导体研发芯片的冰山一角,在面向未来,海思还展开了量子芯片,芯片堆叠等多元化布局。

可以说华为海思正在未雨绸缪,哪怕当下设计的芯片无法投入生产,但只要坚持研发,坚持走下去,希望就能变成奇迹。

当然,华为手中不可能只有海思这一张王牌,智能汽车业务正在变成华为一大销售主力。任正非说过,他们会在山下种粮食,然后支持科研人员向上攀登山峰。还要缩减边缘业务,提高现金流和利润。

而智能汽车业务就是任正非种下的粮食,可以产生更多的销售额,保障现金流和利润的增加。前期华为对智能汽车业务投入了几十亿美元,用于研发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车机操作系统以及全车解决方案等等。付出之后,华为终于迎来了回报。

根据AITO 汽车官方传来的消息显示,问界系列在9月份的交付量达到了10142 辆,而8月份问界系列的交付量是10045辆。问界系列车型的交付量已经连续两月破万,这对于一个新入场的汽车品牌来说,已经是很出色的成绩了。

而且回顾问界系列的交付成绩,从3月份的3034辆到如今的连续两月破万,可见问界系列汽车的增势非常稳定。这也意味着问界汽车品牌正在逐步站稳市场脚跟,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需要注意的是,交付量不代表订单量,交付量体现了汽车厂商的量产水平和产能状态,反映出车企在产业链的硬实力。而订单量是代表车企的销售水平,以及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订单量方面问界系列的成绩也是不错的,AITO 在7月初开启了问界M7车型的发售,上市72小时订单量突破6万台。M5 EV车型也在9月初突破3万辆用户订单。

按照30万的价格来计算,这些订单产生的销售额至少在百亿级别。有经销商透露,销售一台问界M5能赚3万元,毛利和60台华为手机相当。

因此,华为押注智能汽车是选对了,只要能销售足够多的汽车,华为有望打造手机业务销售额的辉煌。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破冰,取得破万交付量的突破,得益于庞大的销售额市场,突破的重要性堪比芯片。

智能汽车业务带来长远的现金流营收,芯片业务则保障华为科研事业的稳定性,能够在科技行业走得更远。

华为汽车生态为何能快速崛起?

华为进入汽车行业已有一段时间,华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利用自身的ICT技术优势,帮助车企造好车。此后华为又利用线下销售渠道的优势,帮助车企卖好车。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不会参与实际造车业务,而是与众多车企合作。

AITO就是华为合作的车企之一,双方深度合作打造出了问界系列车型,在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的隆重发布下,使广大消费者得以体验到华为硬核科技的水准。

华为汽车生态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就是离不开这些硬核科技技术。比如激光雷达。华为的车规级激光雷达全球领先,拥有大视距,多场景融合的优势。

除此之外,华为对车联网也贡献了颇多力量。都知道华为5G的水平,在车联网领域华为可以很好地进行全车交互,车机协同。同时配合车载鸿蒙OS,打造的鸿蒙智能座舱具备良好的软硬件生态融合体验。

这些都是汽车生态崛起的主要因素,总的来看可以归纳为华为将ICT信息技术深度挖掘出来。不论是硬件的激光雷达还是软件的鸿蒙座舱,放眼行业基本上都处于一线水准。

虽然华为在汽车领域还是新手玩家,但表现出来的实力和潜力都不可小觑。甚至比一些PPT造车的车企品牌更为实在,毕竟华为从传出进军汽车市场,到发布实际整车只用了几年的时间,试问有多少车企可以做到。

写在最后

好消息传来,华为与AITO合作的问界系列突破了过万的交付量。相信这只是开始,将来随着华为加大汽车生态技术的投入,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一定还能取得更大的销售额以及交付量成绩。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