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范
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9%,16-24岁人口,也就是青年失业率达到了18.4%,创新高。
毕业季到来,2022年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 ,预计达到1076万人。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与青年失业率都达到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不言而喻。
经济好的时候,人力是资源;经济不好的时候,人力就是成本。
如今就业环境的困难,让原本应该成为资源的年轻人,变成了必须牺牲掉的“成本”。
对于新毕业的大学生,可能面临刚毕业就失业的窘境。
疫情这几年,各行各业的经营状况普遍不太好,对于企业来说活下去是头等大事,无法开源只能节流。
节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裁员,很多行业都面临缩减成本,大规模裁员的困境,无奈也迫不得已。
疫情下的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已经被摧残的面目全非。
还有一些受政策影响的行业更是一落千丈。
一些互联网大厂动辄就是几千几万地裁员,很多年轻人都受到影响失业了。
“双减”使得教培行业几乎全军覆没,倔强的新东方最近乘着直播的风口缓了口气。
......
2
我一直在想:这几年失业的年轻人,都去哪儿了?在干什么?又找到工作了?
我们试着聊一聊。
庞大的就业压力下,疫情的反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稳定,都让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就业选择,考公、考教,考研考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第一选择。
1、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2022年,国考人数再次刷新纪录,报名过审人数一举突破200万,竞争那真叫惨烈啊!
之前有篇报道说,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发布将引进82位高学历人才,没想到收到了近900份申请,这900份申请里,全日制博士31名,全日制硕士700多名,其余均为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和海外留学本科生。
一个并不怎么发达的小县城的编制,已经让这些顶尖学子挤破了头。
无奈!悲哀!
2、跟一些高校的老师朋友,还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聊天得到了相对一致的答案: 有不少学生选择了读研读博,继续深造。
不管是想继续学习知识,还是想”逃避就业“、“慢就业”,这种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据统计,2022年考研总报名人数457万,最终上岸人数在110万左右,差不多有340万人落榜,仔细看这些数字也挺......
还有,教师资格证、特岗教师、在编教师这几年的报考人员也是直线上升。
随着考公、考研、考教的人越来越多,分数也越来越卷,似乎也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3、降低标准,熬过寒冬
环境好的时候,有很多人会选择主动“跳槽”,工资待遇和级别一般也是越跳越高。
我认识的就有一个朋友,前些年就一直在跳,结果人家从最初的小组长,一路跳到分公司老大的位置。
这几年情况变了,很多人“苟着”就是为了不被优化;
很多年轻人失业后再就业,不再苛求工资,纷纷自动降薪求发展,还要啥自行车?
有个朋友喝酒时说,他失业四个月后终于找到了新工作,工资却比之前少了30%,但总比失业在家强,身边和他一样失业再就业,工资福利降低的不在少数。
4、逃离大城市,回归老家
其实年轻人的就业首选还是以大城市为主,之前复旦大学做过两次大学生就业调查,在就业地点偏好方面,选择大城市的比例高达85%左右。
但很多失业的年轻人,不得不被迫回老家,或者有些在大城市奋斗了几年,感觉仍然是边缘人,也有了回家的冲动。
虽然回去也会面临种种问题。
比如,回去还要找工作,同样还要面临“失业”的问题。
家乡城市可能没有自己从事或擅长的行业。
他们的人脉和资源基本都留在了大城市,创业也不见得有资源。
当然,还有巨大的心里落差。
几个例子。
我坐车的时候经常会和司机聊天,一次一个司机师傅说这两年疫情闹的,各行业都不好,你可不知道有几十万人从这里走了,也许他说的数字不一定客观,但却有其事。
北漂三年回到老家的小李,他之前在北京某大厂做运营,月薪资2万左右,后来被优化,转辗几个月都没找到新工作,不得不回了老家。
老家是个三四线小城市,根本没有像样的互联网公司,顶多就是一些做网络营销的小公司,工资待遇更是和之前天壤之别。
小马,大学毕业就进入某互联网大厂,成为一名电脑特效工程师,奋战了5年后,他还是选择辞职,离开一线城市,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家乡县城统计局的一名参公人员。
虽然与公务员相比,参公人员不仅编制不同,晋升机会也会相差很大,但他已经十分满意了,好歹也是体制内。
5、灵活就业,自救
还有种说法,宇宙的尽头不是编制,而是灵活就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数量非常大。
要知道,全中国的就业人口也就7.5亿,灵活就业占了将近三分之一。
灵活就业可没想的那么好。
美团今年发布过一个数据,平台目前的骑手中大约有6万研究生和17万本科生(数据我有点存疑)。
送外卖都这么卷了吗?
6、还有一直待业在家的
有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国内倒闭的企业有46万家,310万的个体户注销。
在当前这种就业环境下,失业后短期内想找到合适的工作,真是难上加难。
小杨说,年前公司挺不下去倒闭了,彻底失业,一下子失去了收入来源。
每天在家海投简历,线上面试了不少,要么不合适,要么没下文。
这段时间大部分时间呆在自己租的小屋里,似乎下楼排队做做核酸成了难得的“乐趣”。
手中积蓄不多了,实在不行就只能先回家啃老,从爸妈那里蹭点渡渡难关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年轻人在哪里,也直接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只有经济秩序恢复正常,动起来,恢复活力,我们的企业才能生存,尤其是解决了大量就业的中小企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国这艘大船才能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