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就领先美国。
作者:张静波
1933年,美国海军在加州山景城,开始了飞艇研究。很快,那里就挤满了为美军服务的科技公司。
它们与斯坦福大学一起,孵化出了硅谷。
80多年后,中国首艘弹射型航母下水,其意义也远不止军事。
01
中国第三艘航母,终于下水了!
几个月来,关于这艘航母如何命名以及何时下水,网友和军迷们的讨论炸了锅。最终,福建人民笑到了最后。
全国人民发来贺电。最大热门命名候选江苏,也在短暂的失落之后,开始憧憬下一艘。
与网友们一样激(jin)动(zhang)的,还有众多外媒和美军。
早在数月前,关于中国第三艘航母的卫星照片,便散见于网络,最近更是几乎天天日更。
比如,6月14日,美国媒体《战区》从拥有全球最大遥感卫星群的PlanetLabs公司获得一张照片,由此断言:003号即将下水。
一向敏感的美军,更没闲着,从6月初至今,多次派RC-135战略侦察机,到长三角外海刺探。
新航母之所以让外媒和美军紧张,是因为福建号是我国第一艘弹射型航母。它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综合电力系统(IPS)和电磁弹射等。
其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仅次于美国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是全球第一艘非美国海军的超级航母。
或许是因为太耀眼,就连英国《经济学人》也坐不住了,于2021年7月发了一篇文章,题为:
中国下一艘航母将是最大的!
一家财经类媒体,突然关心起军事,当然不是闲的。而是因为:
航母的意义远非军事,而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乃至国运。
02
航母,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
建造一艘大型航母,需要全球最尖端的科技、制造、经济等实力,它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这里面,既包括高端材料、造船技术,也包括航空航天,以及导弹、火炮、电子等科技领域。
其背后牵涉的行业众多,企业更是动辄数千家。
1993年,当俄罗斯总理亲赴乌克兰,希望黑海造船厂将“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交付给俄方时,众人问了一个问题:“为了让航母完工,工厂需要什么?”
对此,时任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黯然神伤道:
“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以及9个国防工业部、600多个相关专业、8000多家配套厂家。”
直至此时,众人才意识到,能够建造“瓦良格号”的这个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尽管有关这段往事的细节,存在不少争议,但它却告诉我们一个铁的事实:只有实力强大的国家,才能建造航母。
事实上,当今世界只有10个国家拥有航母,能够建造6万吨以上大型航母的国家,更是屈指可数。
这其中,美国现役航母11艘,占到全球近一半。
为了建造它们,成千上万的美国企业参与其中。
以最新的福特级航母为例,参与零部件供应、建造和后期维护的企业,多达2000家,遍布全美40多个州。
它们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叫航母工业基地联盟(ACIBC)的工业制造体系。
与美国近百年的航母建造史不同,中国直到2012年才在前苏联“瓦良格号”的基础上,改装出自己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但由于中国工业基础扎实,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之一,追赶起来也快。
仅仅五年后的2017年,我国首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航母——山东舰,就顺利下水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初步建起了一条完整的航母产业链。
以山东舰为例,共有532家配套单位参与研制,其中非军工的社会配套单位412家,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研院所,甚至高等院校。
这条庞大的产业链,涉及舰船制造、舰载机、动力系统、电子信息系统、高端材料和武器弹药等六大领域。
中国在其中许多领域,都位居世界第一梯队。
比如,我们拥有世界第一的造舰能力。据外媒报道,全球37个可造大型航母的船坞,27个在中国。
围绕这条产业链,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企业,比如中国船舶、航天科技……光是相关的上市公司,就多达29家。
在它们背后,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
根据相关机构的估算,一个包括航母、舰载机和配套舰艇在内的航母编队,全寿命周期价值量超过2000亿元。
而福建舰只是第三艘,未来还会有第四艘、第五艘……
航母驱动的不只是经济,还有科技实力。
03
航母,也是高科技的孵化器。
以美军最先进的福特号航母为例,光是第一次采用的新技术就有23项之多,比如电磁弹射(EALS)和先进拦阻索系统(AAG)。
为了提高设计能力,造船方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还首次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
因为采用了太多未经测试的新技术,福特号航母的建造多次延误,历时八年才建造完成。
与美国相比,中国起步较晚,在2002年“瓦良格号”抵达大连港之前,我们对航母建造的认识几乎一片空白。
那时的中国,连最基础的航母特种钢,都不能生产。
航母满载排水量,少则几万吨,多则10万吨,拖着如此沉重的身躯在海上航行,舰体强度不够,很容易被海浪和导弹击毁。
而舰载机起降甲板和拦阻索,对特种钢的强度要求,更是极为苛刻。只有少数国家掌握这种技术。
面对这个世界级的难题,鞍钢经过多年研制,从小范围的样品到最终的测试定型,造出了中国自己的航母特种钢。
作为追赶者,虽然在技术上存在劣势,但也正是因为起步晚,使得我们能够绕过某些中间步骤,快速抹平技术上的代差。
比如,福建号上首次搭载的电磁弹射技术。
在美国福特号航母之前,全世界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只有两种:滑跃起飞,或者蒸汽弹射起飞。
但两者的起飞效率都不太高。
相比之下,电磁弹射在机械上更简单,并允许飞机更快速地起飞,从而极大地提升航母的战斗力。
为此,美国人不惜重金,也要让福特号用上电磁弹射。只不过,进展并不顺利,研制过程一再受阻,即便已经服役,也还在改进中。
中国前两艘航母,都采用了滑跃起飞。建造第三艘时,在蒸汽弹射还是电磁弹射上,发生了分歧,建造周期一度被推迟。
最终,经过审慎评估,决定越过蒸汽弹射,直接上电磁弹射。
但电磁弹射需要在几秒钟内,汇聚巨大的能量,将十几吨的舰载机推出百米远,对电力系统的要求极高。
而我们还是传统的常规动力,并没有美国的核动力。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马伟明团队在架构上猛下工夫,最终在2017年研制出不用核反应堆支持的综合电力系统(IPS)。
相比美国同类技术,中国IPS采用中压直流电,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好,一步实现了我国舰船动力从落后到引领的跨越。
如今,福建号已经用上国产电磁弹射技术,这也是继美国福特号之后,全球第二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
这不禁让人想起:
1933年,美国海军在加州山景城,开始了飞艇研究。很快,那里就挤满了为美军服务的科技公司。
它们与斯坦福大学一起,孵化出了硅谷。
中国首艘弹射航母已经下水,但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驱动,或许才刚刚开始。
04
航母,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2017年,福特号航母正式服役,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激动地说道:“美国人向全世界发出了一条10万吨重的信息:美国的实力是首屈一指的。”
特朗普说这话的同时,美国11艘核动力航母,正游弋在世界三大洋。
与鼎定了美国霸主地位的美国海军相比,中国海军的历史要曲折得多。
1683年,清军将领施琅收复台湾后,留下了福建水师。两百年后,左宗棠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同一时期,清军还打造了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广东水师等舰队,海军实力位居亚洲前列。
然而,貌似强大的清朝海军,却在辽宁旅顺、山东威海,被日军一举击溃,北洋水师更是全军覆没。
尽管一再惨败,但中国人建立强大海军的梦想,一直未有消减。
1943年,海军上将陈绍宽向当时的海军部提交计划,希望建造20艘航母。但这个疯狂的计划,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只能是一厢情愿。
事实上,直到半个多世纪后,中国人才迎来与航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998年,香港商人徐增平买下瓦良格号。这艘因为苏联解体,被搁浅在乌克兰的庞然大物,由此换了人间。
拖船当天,曾见证苏联海军崛起的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遥望瓦良格号,泪流满面。
几年后,当瓦良格号几经辗转,抵达大连港时,马卡洛夫也在郁郁中走向生命的终点。
昔日主人已逝,但瓦良格号却在一个崭新的崛起中大国,焕发出第二春。
从瓦良格号开始,中国航母掀起一轮波澜壮阔的历史。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每一艘航母,都在洗刷着中国人过去百年的屈辱。
今天的中国,不但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以及遍及全球的贸易伙伴,还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海军。
这只海军有能力保护中国约占全球1/5的国际贸易,并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40多年前,刘华清上将登上美国“突击者号”航母,踮起脚尖,想要观察更多的细节。回国后,他留下铮铮铁言:
“如果中国没有航母,我死不瞑目!”
这令人心疼的一幕,再也不会重演。随着6月17日,福建号弹射型航母的下水,中国海军不但有了航母,而且其战斗力仅次于美军。
九泉之下的刘华清上将,得知这一消息,也可以瞑目了。
我们坚信,中国的下一艘航母,将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