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砍单540亿颗芯片后,美半导体开始“邀请”中企?结局清晰了

时间:2022-10-22 20:33:02 热议 我要投稿

本文原创,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美企有全球领先的芯片技术,不难发现手机端和PC端的处理器几乎都是由美企供应的。高通的骁龙处理器畅销全球,英特尔的酷睿处理器也受到全球PC爱好者的追捧。

但好的产品也得有需求支持才行,美企正面临芯片砍单,裁员的困境,这时候开始“邀请”中企买芯片了?中企发展芯片有何走向呢?

美企的库存状况

芯片成为科技发展的基石,各国都在追求顶级的科技力量,所以对芯片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了。

就像美国打算让芯片制造业回流,拿出520亿美元的补贴邀请台积电建厂,促成英特尔,美光科技千亿美元的投资项目。还有日本,韩国也是一样,前者也邀请了台积电建厂,后者定下50%的芯片自给率目标,打算在2030年实现,期间还会培养数万名半导体工程师。

再看中国,从定下70%的芯片自给率到集成电路被列为一级学科,再到各大高校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种种行动都说明一点,那就是国内的半导体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所以一些芯片逐渐放在国内生产,通过国产半导体供应链满足生产需求。自产的芯片提高了,那么进口的芯片便减少了。

今年1至8月份中企砍单了540亿颗芯片进口,由于大部分的芯片采购至美企,减少芯片进口数量之后,美企的库存状况开始凸显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库存水位增高,面临去库存压力。

这只是其次,关键在于美企的销售渠道受到了规则的影响,不是所有芯片都能卖得了的。恰好这些卖不了的芯片正是客户所需,其它能出货的芯片并非最先进的技术产品,所以市面上已经留有一定的库存,不需要大量采购。

不能随意销售芯片并非美企的本意,可既然选择遵守规则,就得面对相应的后果。撑不住的美企正在面临砍单,裁员的困境,比如高通减少了对台积电的投片量,英特尔打算在11月份裁员数千人。

而英伟达更是以低价销售多余的显卡,并开始邀请“中企”了。具体表现在英伟达力推其它能自由销售的产品,认为还有大量的产品可以继续销售。

英伟达的另一番意思就是邀请中企买其它芯片,为降低库存提供销量保障。如此来看,结局很清晰了,美企无法离开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

事实上,大部分的美企有三分之一的营收均来自中国市场,为解决库存压力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中国客户。只是美企没有料到的是,中低端芯片正逐渐放在国内生产,高端芯片的需求则呈现疲软。

照这么下去,美企想要顺利去库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只能说美企正在为规则承受一系列连锁反应,能否撑得下去就得看美企自己了。

中企发展芯片的走向

买卖是相互的,做生意不可能只存在买方或者卖方,不过买方市场庞大,有一定的条件演变成卖方,形成自产自销的局面。

若芯片都自己造了,以后卖方市场失去的就不仅仅是眼前的销售额了,更是广阔的市场未来。因为中企发展芯片正朝着自研的方向前行。

设计方面,国内的一线手机厂商都定下了自研芯片的项目,开展芯片设计工作,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比如小米推出了4款澎湃系列芯片,vivo也有自己的V1影像芯片,再加上OPPO的马里亚纳X持续引领手机影像突破。

尽管这些芯片还处在小芯片的模式,但只要坚定发展下去,未来做SOC也会是一种可能性。而且华大九天在28nm制程实现模拟全流程系统突破,有条件为国内厂商提供EDA芯片设计工具。

设计是芯片产业的源头,只有把芯片设计出来,才能形成制造业所需要的订单。

在制造方面,中芯国际正在修建4座晶圆厂,未来工厂建成之后,可以用28nm制程满足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方面的芯片需求。

而且作为代工厂的中芯国际,会因为设计层面的进程加快而迎来更多订单支持。中芯国际有70%的营收来自国内,从中芯国际保持营收增长的情况来看,其押注国内芯片代工市场的选择是正确的。

只要能提供更多的产能,并且符合设计厂商的制程需要,那么买方市场会完成卖方市场需要做的事。

估计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美半导体着急出货芯片,且表达出想要合作的意愿。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合作自然是双赢的最佳选择,就看规则走向如何,让市场回归往日的秩序。

总结

中国有非常大的芯片消费需求,每年都会进口3000多亿美元的芯片,这吸引了很多国外供应商到中国做生意。生意本就是有来有往,可如果有人破坏芯片全球化,市场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就要由买方市场来决定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科技有趣味,带你了解新鲜科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