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为什么很多聪明人,不能取得应有的成就?

时间:2022-09-09 21:40:22 热议 我要投稿

作者丨张永军  编辑丨葉梓

推荐丨张永军讲管理(ID:ZYJCOLLEGE)

管理培训与咨询业务合作|17801032632(微信)

本文2400字丨阅读约需6分钟

十几年前,我开始在北京大学教书、指导研究生,同时也为多所高校的MBA、EMBA、高管班授课。在此过程中,我见过一些特别聪明的学生和管理者学员。

但我也常常看到在职场之中, 很多并没有这些人聪明的人,却取得了比他们更大的成就, 这又是为什么呢?

毫无疑问,聪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智力在职场上是个巨大的优势。 但如果一个不小心,你就可能被天赋所诱惑,最终阻碍了自己的成长。

那要如何避免“聪明反被聪明误”呢?

避免单打独斗

要学会跟团队成员合作

普渡大学生物进化学家威廉·缪尔曾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如何提高养鸡场中产蛋鸡的生产率。

他首先把鸡分成了两群:一群是产蛋生产力一般的“普通鸡”;一群是生产力极强的“超级鸡”。

在经过六代的生存繁衍后,他惊奇地发现:“普通鸡”几乎个个身形结实,羽翼丰满,鸡蛋产量急剧增加;而第二群“超级鸡”,只剩下了三只,其余的全被这三只鸡给啄死了。

很多聪明的人就犹如“超级鸡”, 往往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把所有人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 不愿意分享个人的成功方法和经验,害怕别人会更成功。

与此同时,他们 还喜欢单打独斗,不愿意与一个需要花很长时间磨合的同事合作。 因为他们经常觉得对方是自己的阻碍,一个人反而能把任务做得更快、更好。

而在职场中做出成就的员工,往往需要具有利他思维。 他们不会将同事当作对手,而是主动给予帮助。因为他们知道,放大别人的价值,就是放大自己的价值;帮助别人成长,能够激发和帮助自我进步。

用积极分享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放大自身价值的关键一步。

我给一家著名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担任管理顾问,他在回忆自己的成功道路时,特别提到一件事。

小学三年级时,他因家庭原因转到镇上读书,转学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偶然考了全镇第一,顿时他成了班上很多同学的偶像,经常被请教讲题。

在讲题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不光帮助了同学,自己也有了新的收获与感悟,知识的掌握更加精进,同时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也内化为内驱力,激励自己走得更远。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一直强调团队精神对于目标实现的重要性。 不能融入团队目标中的个人,会伤害组织效率和团队文化。

杂草丛生,庄稼就无法生长。 提醒所有的聪明人,都不要做破坏团队整体效率的杂草。

拒绝自命不凡

踏踏实实打磨透每件事

就成功而言,很多时候坚持比天赋更重要。

但是,很多聪明人恰好缺乏一些耐性,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发展得比别人更快,机会也更多,所以稍有不顺就容易变换跑道。

曾经见过一个聪明的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数据分析师。刚做不久他就抱怨工作太无聊了,就那么点儿东西算来算去的,还天天加班,真没什么难的,不知道同事们为啥那么慢!

几个月后,他转行去做销售。开拓市场阶段还见他斗志昂扬,等业务量稳定了却又抱怨,自己每个月也就随便跑两天,业绩都能进前三,那些同事天天在客户那耗着还签不下单子,真没劲!

后来他又去做品牌推广工作,同样觉得团队其他人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就这样兜兜转转了近10年,现在的他待在家里,以到处搜集小道消息炒股为生。

每每想起这个学生都让我觉得可惜,要知道职业生涯是需要技能积累的。 欲成大事者,最好首先能够在一件事上持续精进,把自己打磨成高手。

稻盛和夫说:“若要我寻找成功的理由,也许我的天赋才能不足,但我有一条单纯而坚强的指针,去追求自我精进。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根据简单的原理和朴素的思想,进行判断和行动”。

那些看上去平凡、简单的工作,如果能不骄不躁、坚持不懈地去做,认认真真打磨透它, 这种持续的力量会是你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会让你由平凡变为不凡。

不要过分倚仗优势

去逃避下苦功夫的痛苦

经过多年研究,我发现聪明从来都不是成功者的充分条件。

虽然很多聪明人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但也会让其因这一方面的优势而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持续精进技能,最终撞得头破血流。

我曾经带过一个女下属,人很漂亮且特会来事儿,大多数时候甲方对这个高颜值的聪明女孩都不会为难,所以她的业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上。

不过,专业技能一直是她的软肋,我多次提醒她要把短板补上。但她却说自己对技术无感,既然目前业绩不错,何苦要花功夫钻研枯燥无味的技能呢?

但几年后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她遇到的很多客户都是技术出身,根本不吃她那一套,而临时抱佛脚让她失去了很多大单,业绩一路下滑。

“当自己手里有一把锤子的时候,你感觉所有遇到的问题都是钉子”, 这种单一的路径依赖往往会限制人们的成长。

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所说: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别把自己想的太聪明,你才能潜心于工作并从中获得启发,悟得真正的智慧之道。

心理学上有一条规律: “每一件事的自律,在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多数人无法在长期且有益的事情上,一直保持自律。他们习惯于逃避下苦功夫带来的痛苦,结果在中期便选择了放弃,却往往让自律停留在“最痛苦的阶段”。

这是不是很讽刺呢?

越过认知障碍

让自己顺利走出愚昧之巅

聪明的人之所以觉得自己聪明,通常是因为从上学到工作,从学习成绩到业绩口碑,一路走来他们听到了太多的正面评价。

过多的顺境和夸赞, 反而容易让他们过于自信地高估自己的能力, 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处在无知者无畏的“愚昧之巅”。

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达克效应” 。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毕业于国内某名校,还曾就职于互联网大厂,刚刚加入一家公司时,老板对他格外器重,同事们也都很尊重他。

久而久之,他内心开始膨胀,总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单位有项重要任务,所有人都举荐他。他自鸣得意、疏于深究,可结果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上栽了大跟头,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损失,还毁掉了自己在行业中的名声和大好前程。

他认为自己是被同事和领导所“捧杀”,但其实“杀死”他的,是他自己的愚昧自大。

一定不要让你的聪明,成为阻碍你成长的障碍。

只有时刻保持空杯心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愿意不断获取新知识,持续拓展认知眼界,不断总结和反思,你才能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认知盲区,最终取得与天赋相匹配的成就。

张永军教授创办的华商博雅管理研究院,应邀对肆拾玖坊(酱酒行业有名的独角兽企业),进行了“企业指数级增长”的创新模式研究,探究肆拾玖坊创业7年来屡创行业增长奇迹的秘密。

有兴趣参加“张永军讲管理”举办的管理与创业沙龙,或需转载文章,或想申请成为肆拾玖坊茅台镇酱酒经销商,请拨打电话17801032632咨询,或添加该微信号(即电话号)沟通。

本文章为张永军原创内容。原创不易,欢迎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和点赞,以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