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反左书溯源及其价值

时间:2022-04-23 01:12:07 热博 我要投稿

《书法报》编辑部

2021年9月22日《书法报》第37期28、29版

反左书溯源及其价值

■林马余

反左书是六朝时期书法艺术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奇葩。受印章和“石碑墨拓”的双重启发,反左书由此诞生。史料记载,反左书六朝时期流行,梁大同年间盛行,但其后由于在侯景之乱中,梁武帝饿死在台城,南京(帝王)文化遭到严重摧残,再加上反左书书写难度极大,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绝响。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反左书逐渐受到重视和挖掘,多省多地已把反左书列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反左书乃是学习印章、雕版、活字的基本技艺。印章、拓碑、反左书、雕版(木刻水印、版画、年画)、活字一脉相承、相互影响、独自发展、相得益彰,反左书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目前,以体现反文为共同点的先秦印章(篆刻)、反左书、隋唐木刻雕版、北宋木刻活字都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其中篆刻、雕版印刷、木活字印刷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反左书作品亦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但全国掌握这一技艺又有影响力的人极少,研究、传承、发展反左书已成当务之急。笔者尝试对之进行溯源并分析其存世价值,以求教于诸位方家和同道。

一、反左书溯源

(一)反左书实物考究、溯源

1。古迹实物考究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是反左书的起源地。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如唐许嵩《建康实录》,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清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和朱希祖、滕固《六朝陵墓调查报告》、莫友芝《金石笔识》,日本常盘大定和关野贞的《中国文化史迹》等书籍都涉及萧景墓、萧顺之墓神道碑题额文字中的“反刻顺读”“反文逆读”“一作正书,一作反文”等描述,或有图片收录,足见世人的重视。笔者实地考察了反左书保存最完整、最有标识性的南朝梁陵墓神道石柱。一是丹阳梁文帝萧顺之陵墓神道东侧石柱,题额为正反“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图1、图2);另一例保存完整的是南京栖霞区萧景墓神道西侧石柱。该石柱高6。5米,柱围2。48米,柱座上圆下方,柱身圆形,石柱上部有一长方形柱额,题额为23个反字:“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图3、图4)

图1、图2

“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这23个反左书字被康有为誉为“平整匀净之宗”。

图3、图4

另外,安成康王萧秀墓右神道石柱题额尚存反文“故散”二字;在南京其他六朝墓葬挖掘中,部分石刻、刻砖中也有零星的反文发现。如太平门外桂阳王萧融墓的墓砖上,刻有“大鸭舌”三字,其中“鸭”是反文。又如高平太守侯君的墓砖上刻有“侯君年七十三薨”,其中“七”是反文。反文在当时是一种时尚,成为六朝文字中特有的标识,这些反文史称反左书。

经考证,反左书最早出现在二王时代东晋的铜镜上。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即反左书是梁朝大同年间孔敬通创(庾元威语)。然而,萧顺之、萧景均葬于大同之前,其神道石柱建造的时间间隔不长。所以,这一说法有等进一步考证。

2。历史评述

反左书作为一个历史的标记,古今许多名人志士有诸多评说、著述。《辞源》记载:“反左书,以左手反写字,为书法之一种。”南朝梁庾元威《论书》记载:“书有一百二十种,一为反左书。大同中东宫学士孔敬通所创。”唐朝张彦远《法书要录》载:“南朝梁庾元威《论书》:反左书者,大同(534年—546年)中东宫学士孔敬通所创。”

3。近现代论述

近现代不少书画名家、学者对反左书也有论述。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说:“晋人的铸铜镜上"大岁在未’几个字里面,"在’字是反左书的;"吴郡郑蔓镜’中的"郡’字也是反左书的。”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赞南京萧景墓神道西侧石柱题额为“平整匀净之宗”。钱锺书说:“庾元威所称孔敬通创反左书,当时左行如卢而反构如镜映字。”《管锥编》指出反左书的两个特点:“一、自右向左行笔,与通常行笔方向相反,二、结构翻转,与通常结构呈镜像关系。”中国美术学院博导郑巨欣认为:“印章、拓印对雕版的影响是学界共识,反左书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反左书与道教的渊源

反左书是古人留给后人承应天道、遵循地道、理解人道、体会事道的书写形式,既蕴含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又体现道家文化理念。

1。墓阙反左书与道教

笔者关注反左书研究,发现观点有相似的两篇文章。陆锡兴《反左书钩沉》说:“墓葬中的反书是一种民俗现象,推测这是一种被道教加以利用的文字。”李梅田、李雪《六朝墓葬反书砖铭刍议》认为:“反书铭文墓砖可能是为了呈现一种印章般的效果或是对印章的模拟。而印章则是道教活动中的重要法器,因而反书铭文砖则可能是道教参与丧葬活动留下的象征性用印的结果。”

笔者认为反左书文化的产生与道教有直接渊源,合生老、大中小黄道都是道教的讲法,道教是中国的宗教,墓碑神位等的写法特有讲究。

史料记载,梁建陵石刻营建于梁武帝初期。在中兴二年(502年)四月初八(4月30日),梁武帝萧衍正式在都城南郊登坛接受百官跪拜朝贺,祭告天地建立梁朝。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追尊其父萧顺之为文皇帝。在天监三年(504年)前,梁武帝是尊崇道教的。《隋书·经籍志》载:“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朝士受道者众。”天监二年(503年),“置大小道正。平昌孟景翼,字道辅,时为大正,屡为国讲说”。这些都是梁武帝尊崇道教的最好例证,此举无疑提升道教在政治层面的存在感。《广弘明集》载:“愿使未来世中,童男出家,广弘经教,化度含识,同共成佛。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乐依老子教暂得生天。”天监三年(504年)后,梁武帝改投佛教门下。从陵墓建造时间、陵墓边貔貅等物件以及大小黄道法则碑文推测,跟道教有关,而不是与佛教有关。反左书隐寓驱邪、避邪、祈福、纳福等道教符箓功能。

2。反左书与黄道法则

在中国道教文化中,择黄道吉日,书写表文、吉帖等俱有讲究,要合黄道法则,用“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这十二个字对应地支,并按顺序逐句逐字套内容,轮回循环,牌位等最后一字落在带“辶”的字上就合大黄道;用“生老病死苦”这五个字按顺序去逐句逐字套内容,轮回循环,碑帖等最后一字落到“生”(有些地域“老”也属于吉利字)上就符合中黄道;用“兴发衰”这三个字按顺序去逐句逐字套内容,轮回循环,表文等最后一字落到“兴”或“发”上就符合小黄道;如果有不对应,此字改用反左书书写就符合黄道了。丹阳梁文帝萧顺之陵墓神道东侧石柱“太祖文皇帝之神道”8字(图5)最后一字对应“遥”“发”,南京东郊萧景墓神道东侧石柱23字最后一字对应“还”“发”,正好符合大小黄道,但都不合中黄道,所以用上“反左书”。那么为什么全用反左书,笔者推测,由于战乱、局势不稳定,统治阶层想用反左书和貔貅等驱邪隔邪、祈福镇国,追求国泰民安、百福具臻的愿望,也充分显示皇家特权。

图5 梁文帝萧顺之陵墓神道东侧石柱反左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

3。反左书与民间习俗

民间为了避穷神、图忌讳,有在门上、屋内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反左书字条,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浙江兰溪城北一带还保留此习俗;金华双龙洞景区“双龙洞”题字的“龙”(图6),茅山道院“出玄”的“出”(图7),以及温州一带古建筑里还能看到一些零星的反左书字(图8)。这一习俗据说跟姜太公有关。

图6 金华双龙洞景区“双龙洞”题字,“龙”为反左书

图7 茅山道院“出玄”,“出”为反左书

图8 浙江金华兰溪黄大仙出生地反左书石刻

(三)反左书产生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以儒、道、释为主,其多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对中国文化具有深远影响。

1。反左书与《易经》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含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互根互用、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伏羲八卦次序图说明“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此语不但涵盖“既对立又统一”思想,而且涵盖对立双方都体现整体的信息的内容。反左书每个个体横向都是两个对立的事物,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进,集中体现阴阳互补、正反互换特性,但本体不变,表象在变,为反左书产生奠定哲学思想基础。

2。反左书与《道德经》

道教经典《道德经》把事物都包含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概括为“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规则是正反两个方面对立循环往复以致无穷,道是运动的,用“反”的方式来动,其含义:(1)返回原点,回到起点;(2)从正面发展到反面;(3)相反相成(阴阳互补、正反互换)。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诸如正反、上下、生死、祸福、有无、强弱、大小等一系列矛盾,他认为这些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必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即正反互根、生死相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上下相,为反左书诞生奠定理论基础。

二、反左书的价值

(一)反左书对雕版印刷的影响

李书华《印章与摹拓的起源及其对于雕版印刷发明的影响》、章宏伟《试论雕版印刷术起源问题》等文章中都强调说:“墓阙的反文,对于雕板印刷,则是直接的启发,正面的启发。”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指出:“墓阙这种阳文与反写的习惯,这就给雕版印刷术带来游离的启示。”“懂得用反文印刷的道理……逐渐发展到真正的雕版印刷。”由此“反左书”直接影响了在距离南京百来公里的扬州催生了“雕版印刷术”。

(二)反左书直接上石上版的特殊功能

古人印章上石、雕版(活字)上版主要分为两种:(1)反字上石(版)(包含反左书、反书);(2)拓印上石(版)。古籍文字是从右向左编排,从视角角度用反左书书写难度太大,受书写视角影响,最终发展到用纸张反贴的大众化拓印手段,虽然拓印会影响最佳艺术水准发挥,但难度不大,所以现在还在使用。

(三)反左书开发右脑的启智价值

反左书这种书写形式便于开发右大脑,培养逆向思维,对左右手的平衡力起到潜移默化的训练作用,为篆刻、雕版、活字等培养一批实用性技能型的写样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三、反左书创新实践

反左书为书法研究和创作提供弥足珍贵的史料依据。可为中国书法创作实践提出新范式、新范畴,可以补充或续接一些传统精神。

笔者以南朝神道碑二例反左书实物为依据,从正反文题额放到一块上得到启示,创新一种新颖的书法形式,右手写正书,左手写反文,把正反两种书体写到一起,在布局形式上形成一阴一阳,上下或左右对称平衡,让人耳目一新,可以激发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兴趣。

反左书通过陶瓷、红木、瓷器、中国结、墙贴、书签、年历、挂历等(图9),与当下时代相结合,可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图9

总之,中国书法的传统具有多质性,历史上每一种书体都向我们叙述那个时代的故事并使我们发现生命存在的意义。学习书法并不是为了培养更多书法家,而在于文化传承。反左书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和独特的书法形式,更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其继承发展,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