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MG MULAN 冲击欧洲的底气

时间:2022-09-18 05:40:12 热文 我要投稿

  文 | 杜德彪

昨晚MG MULAN上市,估计又有不少人的选车纠结症要复发。

这种病本来已经被治好了,燃油车的价位与性能匹配已经基本定型,比如小排量涡轮动力主打A级市场 (当然不乏例外,您别跟我杠) ,2.0T排量主打中、高级市场,自主混动是个搅局者,但它们往往会把价格楔在合资紧凑级SUV两个级别产品之间的位置上,看似低调实则让老家伙们浑身难受。

但大抵上规律还是有迹可循的,你我在选车时都对其概况把握得八九不离十。

而纯电市场的秩序如今简直就像在做OTA升级,隔三岔五就要变一变,用流行语来说就是卷一卷。

比如几个月前,我们还称赞大众开窍了,ID.3的价格十分亲民;以及某国内新能源头部车企终于推出了纯电平台,标志之一就是优化了后悬挂结构,摆臂数量终于3+2了,但没过多少时日,鲜花和掌声就显得为时过早,因为总有更努力的,而且实力还不差。

不过在EV市场的“更新换代”并非是重复以往燃油车市场依靠堆配置来讨好市场的剧情,在这个讲究含金量的时代,技术就是一张通行证——就像《康斯坦丁》里要去到米奈老爹的酒吧里,密码不对是不行的。

而名爵的玩法除了刷新大家对于纯电产品的性能、续航、核心硬件到底该匹配一个什么样价格的认知:12.98—18.68万,就是用技术与市场对话,而且落点还是运动。

但如今零百加速是个不算新鲜的概念,好比《长江七号》里小迪的白日梦,在装备的帮助下,再平凡的家伙也能扮演一回超人。而在电机助力下,如今大家纷纷迈入了性能车阵营,这就推动了行业内卷,卷的方向有两个,一是继续在动力过剩的方向上刺刀见红;二是升华整车实力——直线快则快矣,弯道表现如何?

估计很多产品都要沉默了。

MG MULAN的定位则让人想起不久前在成都车展上市的smart精灵#1 BRABUS版,3.9秒零百加速固然让人跃跃欲试,但智能四驱、前后50:50黄金配重,一系列悬挂和刹车系统升级,才是驾驭这台小兽的根本。

MULAN同样选择在硬件上做文章,比如中低配车型采用后驱、顶配车型采用电四驱,同时前后轴荷比为50:50——在摆脱了燃油车上发动机、变速箱的负担后,原先前后配重不一致的难题被攻克了,与此同时,诞生于星云纯电平台,赋予了底盘更合理的布局,于是这款车长仅4.2米左右的“小”家伙,也装备了五连杆独立悬挂。

这一定让不少燃油车羡慕不已。这套高级货的优势不用多说,往硬了调可以强化弯道定位效果和支撑性,往软了调可以强化舒适;关键在于,硬件在手,怎么调都无所谓。

另一重效应是对比效果,在国内某新能源头部的海字辈产品刚刚为自己的底盘质素升华而自豪的时候,MULAN就把这个价格门槛拉低了将近8万。

谁都不怪,只能怪万恶的行业空白,还尚在建立秩序阶段。

但从前后配重到悬挂形式,都只能算是传统范畴,真正有创新色彩的是电池包布局,像是电池界的斯巴鲁或TNGA。

MG MULAN采用了上汽集团自创的卧式电芯电池包,也就是让电芯躺下,用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朱军的话说,“就像一副扑克牌”。

但从竖着放到躺下来,就降低了电池包的厚度,MG MULAN的电池包厚度为110mm,而蔚来ET7的电池包厚度则为140mm。

重心更低,操控更好。有人拿同样出自上汽的智己L7与宝马5系做对比,前者的重心为490mm,后者为556mm,这未必能说明两款车的操控优劣,因为参考指标还有很多,但对于重量吃亏的纯电产品而言,低重心有助于减弱后者带来的影响。

但与其说这是智慧催生的技术实力,不如说是DNA引发的灵感。

其他厂商未必没有想过这种方案,但主打舒适风的没必要在运动细胞上较真,所以在直线加速能力上给用户一个交代即可,这叫豪华感,但不能全面概括运动属性,只有像斯巴鲁这样处心积虑希望提升操控性的品牌,才会想到用发动机“下沉”的方式,增加需要“主观上的细腻感知”才能体验的低重心乐趣,同理,丰田在没有操控追求的时候,TNGA的方案也许就只是个PPT。

而始终打运动牌的名爵,才会想到用电芯布置来与TNGA异曲同工。

这次MG MULAN算是给纯电车在风格上做了区分,或说在“运动属性”上分了级,从营销的概念上,卧式电芯是个差异化概念,但同时也是与专业运动玩家沟通的“行话”,毕竟数据已经让人有点审美疲劳,关于运动,EV市场该有些纵深方向的新话术了。

所以此时此刻才该强调下MG MULAN顶配车型的零百加速为3.8秒,比肩街跑或超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很能跑,高性能版续航也达到460公里,有赖于卧式电芯的能量密度高达180Wh/kg。

但与此同时,电四驱+五连杆后悬+50:50前后配重+低重心,才应该是这款性能产品的全套术语,当然,从设计到配置,当然也有不少看点,但如果说有朝一日能让燃油车的玩家们心甘情愿爱上纯电产品,从乐趣出发,这个起点大概要从MG MULAN开始了。

此外,本次MG MULAN还在欧洲多国同步上市——就这一点而言,实际上也在暗指自身的运动属性,因为欧洲人的驾驶习惯相信各位都懂。眼下MG系列已经连续3年蝉联中国单一品牌出海第一,进入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MG MULAN明年还将进军澳新、中东、墨西哥、南美等地区,覆盖全球六大洲重点区域市场的80余个国家,或许助力上汽建成首个“1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就在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