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晚了,戳蓝字一键关注 Kyle
回复“ 晚安 ”,可以获得一条特别的推送
文:Kyle
首发:Kyle(ID:kylehello)
(点击下方音频可以听主播读文章)
大家好,我是Kyle。
日本的“经济奇迹”时代,有四位优秀的企业家,被别人合称为“经营四圣”。
他们分别是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本田汽车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还有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最后,就是稻盛和夫。
前面三位的生命都停止在20世纪,而根据日媒报道, 2022年8月24日,稻盛和夫也去世了,享年90岁。
他去世的消息,很快冲上了热搜第一。
微博上他有一千多万粉丝,发布的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2021年的8月4日。
季羡林曾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今天就来回顾一下他的故事。
1932年,稻盛和夫在鹿儿岛市出生,大学就读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
他毕业找工作时,日本正处于一个经济萧条的时期。
而他从小家里就穷,自己身体还不好,患有当时被认为是绝症的肺结核。
环境艰苦,他考试总是落榜,没考上理想的大学,最后勤工俭学地读完了大学。
但当时经济环境不好,他读的大学没有优势,实在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而且他毕业后工作,对他来说是第一次去大城市生活,他自卑于很重的“乡巴佬”口音,甚至不敢接别人电话。
最后,他艰难地托老师关系进了一家公司。
可进去后,却发现那家公司不仅破旧,他只能住在不到十平米的简陋宿舍里,还濒临倒闭,经常拖欠员工工资。
很快地,4个同期进来的大学生陆续都辞职了。
但是,别无选择的他,只能在这里坚持。
他一度怨天尤人,怨为什么自己总是处处受挫。
直到某一天,也许是觉得这样“内耗”下去也没用,他告诉自己, “既然如此,那就彻底改变心态,努力投入工作吧。”
这一次的改变,让他触底反弹,他开始埋头苦干,甚至吃住都在公司,全心专注研发。
终于有一天,他真的研发出了一种新型陶瓷材料 “优质型绝缘材料” ,让公司起死回生。
这一次的成功,给了他极大的正反馈和自信。
也给他种下了一个信念的种子:一个种子哪怕是落在了石头缝,只要有一点土壤就会拼命生根发芽开花。
这个信念影响着他之后每一个困难时刻的选择。
从此之后,他就走上了逆袭的传奇人生。
27岁,他创立了京瓷,52岁成立电话公司KDDI,这两家企业最后都成为了世界500强,他也成为唯一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家。
这些成功事迹流传甚广,但背后的艰险曲折,却没那么多人知道。
第一次创业,稻盛和夫本来只想把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
但他也只是个技术出身的陶瓷工程师,对于管理、经营都毫无经验。
最初他带领员工们通宵达旦的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公司业务也确实蒸蒸日上。
但随着公司规模逐步扩大,到了第三年,他遇到了一个危机,这个危机当时看似平稳地度过了,但是对稻盛和夫的影响却非常长远。
当时,公司里11名员工闯进稻盛和夫的办公室表达抗议。
他们说,如果不能改善他们的待遇、加强保障,他们就集体辞职。
稻盛和夫和他们的谈判僵持了三天三夜。
最后,稻盛和夫说:“你们如果有勇气离开公司,为什么没有勇气相信我呢?我愿用我的生命作赌注,为了大家的利益去经营好这个公司!如果我背叛你的话,你就拿刀把我捅了!”
他平息了这场风波,但是,这一次事件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他开始重新思考建立公司的目标。
他一个创业3年的小公司,就要背负员工一生寄托吗?做企业就要背负这种责任吗?
但是他公司如今的模式,也需要建立在牺牲员工利益的基础上。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目标: “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
目标很大甚至显得空,但他确实身体力行贯彻着。
这大概也是他著名的“利他哲学体系”萌芽的时候。
他认为,公司不是为了他自己存在的,公司的使命,应该是为了员工的幸福。
“企业的价值就是让员工幸福。”
他也曾有过不满,他认为公司都是靠他才有十几亿的利润,但他的年薪却非常少。
但最后,他认为摆脱私欲的禁锢,就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达到更高的目标。
他说:“我一路走来的人生,就成了一个不断与自己的私欲斗争的历程。”
之后这许多年,他的思想在逐步完善,但内核不变。
2011年接受央视专访时,他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这么多年没变,“如果没有员工的支持,只靠经营者一个人,绝对经营不好企业,所以公司经营的目的,首先应该是为了员工的幸福。”
很多人质疑,在残酷的商业世界,“不作恶”就很好了,“利他”行得通吗?
他用自己的事业证明了自己的哲学理念。
因为发现日本的长途话费比美国贵很多,他在日本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通信行业后,就动了心思—— “通过京瓷参与,降低长途电话费,为民造福。”
之后,就创办了他第二家500强企业。
52岁创办DDI时,他说,“在通信领域,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一无所有。如果我在这个领域内挥动令旗,取得成功,就能证明利他哲学的威力。”
刚创办DDI那半年,他不断追问自己: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如果是伪装成“利他”的“利己”,肯定会被别人发现,他要先经受自己严格地拷问和审视。
一次成功也许是偶然,但他一次次证明了他的想法。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稻盛和夫还做过和尚。
在他被日本首相邀请出山拯救日航时,日媒的标题还写着:《和尚变救世主》。
1997年,他在一次体检中,被医生告知,他患上了胃癌,当时,他65岁。
他淡定地把剩余的工作做完,之后就做了手术,切了半个胃。
手术痊愈后,他正式宣布了退休,并在京都圆福寺剃度出家。
他个人价值百亿的股票,也全部捐给了员工。
这是他对自己“利他”哲学的贯彻。
于是,从65岁退休到78岁被请出山,稻盛和夫在佛门修行了13年。
让我想到乔布斯也曾在17岁就皈依佛门,19岁去印度考察,并把其中的哲学和禅法贯彻进产品中。
很难说宗教到底对企业家会有什么影响,也许就融在每个选择的细节中。
时间来到2010年,他被日本首相邀请出山挽救日本航空时。
当时,日航负债2.3亿破产,44万股民股票归零。
而日航是日本的国民企业,还关乎国家经济和许多人的工作。
临危受命,他接下了工作,并拒绝了日航的报酬。
他仍在实践他的理念。
他说:“日本航空的重建,是我54年经营人生的集大成之作。”
从当年那一个个数字中可以看到,他又创造了一个别人眼中的“神话”
2009年底,日航负债破产。
到2010年,就实现了1400亿的利润,甚至连续两年创了历史纪录。
不到3年,日航重新上市。
在他去世后,很多网友评论他的书是毒鸡汤。
“用来pua员工的”。
“给员工洗脑”。
但也许,他的观点需要结合他的经历、行动和环境一起看。
他在一次演讲上,分析了一些学习他但不到位的现象: “他们把哲学视为行为规范,让员工服从公司,或者说把哲学作为驱使员工工作的工具,这是完全错误的。”
那大概就是一些只得其形不得其神的模仿。
任正非曾说,他受到过稻盛和夫“利他”哲学很大的影响。
“我读过很多书,很喜欢稻盛和夫的书。我脑袋里产生的想法,不知是哪本书影响了我。”
“稻盛和夫哲学的根本就是敬天爱人,自利利他,这不仅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是他经营哲学的根本。”
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还有早期推行的全员持股计划,背后都能看到“利他哲学”的影响。
稻盛和夫曾公开表示,受王阳明的思想影响很深。
他们表达的理念,有时显得很简单,但总能在一些时候发挥巨大的能量。
比起复杂的道理,有时只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感,就能帮一个人度过他的低谷。
在低谷的时候想一下稻盛和夫的故事。
即使碰壁受挫,我们至少可以做自己的主角。
做一个“在人生这场戏剧中,积极充当主角、积极书写剧本的人。”
◆文本作者: Kyle,90后新媒体公司CEO,500强公司新媒体顾问,新书《选择自己》,让时间变现,成为更有价值的自己。本文首发于公众号Kyle(ID:kylehello),转载请联系Kyle取得授权。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交流咨询微信: kyle hello003
◆很多读者说想和我有更多交流,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