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7月15日正邦科技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净亏38亿元至46亿元,同比亏损扩大165.72%至221.66%;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36亿元至44亿元,同比扩大302.57%至392.03%。
此前,2021年巨亏188.2亿、5亿商票逾期、员工工资发不出来的正邦科技,公布了400亿巨额的光伏合作项目,希望通过收取光伏设备占地租金缓解流动性危机。
虽然公司并没有公布项目收益,但面对巨额负债,依旧只是杯水车薪。
2020年,正邦实现了总产值1000亿的目标。此刻的林正孙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即便遇到2021年的大亏之年,他仍然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内实现集团年产值3000亿。
正邦科技在2021年初推出了1亿份股权激励计划,计划未来三年出栏量总计超过1.2亿,于2021-2023年生猪销售数量分别不低于2000万、4000万、6000万头作为股权激励条件。
对于林印孙而言,酿成当下的危局并不能仅仅归结于“盲目乐观”,更大程度上是在“赌”。
理想很丰满,但要终究要考虑市场容量的骨感问题。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量6.71亿头,近年来除了2019、2020年的出栏量低潮期,全国消费量基本维持在6.7-7.4亿头水平。
如果保持2021年全国出栏量水平不变,按照牧原1亿头,另外3家平均每家6000万计算,仅这4家养殖企业出栏规模就占到全国的51.27%。而据中信期货统计,2021年前CR4市占率仅为11.9%!
所以,过剩是行业唯一的结局。
猪企扩产还会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行业周期以价格为标尺,但考虑到整个母猪的生产周期18个月,以及外购仔猪6个月左右出栏的时间周期,也就形成了行业周期和企业扩产周期的不匹配。
简单的说,就是当自繁自养产能充分释放之时,或许已经处在周期顶部或下降阶段。
这也就开启了2021年各大企业比惨模式:而林印孙的正邦科技却是最惨的那一个。
虽然2020年呈现营收净利双增长情况,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48.75%,但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却仅增长了16.03%。
同时公司第四季度出栏生猪363.48万头,但归母净利却只有3.11亿,扣非净利1.81亿,已经回到了2019年的单季度盈利水平。
外购仔猪和母猪的育肥成本占了正邦科技的成本大头。四季度外购仔猪育肥出栏73万头,完全养殖成本34.8元/公斤,亏损4.7亿,头均亏损达到643.84元。
另外,据正邦科技在投资者问答平台答复显示:大量高价购入母猪使得仔猪成本高达950元/头,而在5月牧原公布的仔猪完全成本仅为380元左右。
除了成本,还有杠杆。
2020年,正邦包括短期负债、应付票据在内的一年到期负债高达240.97亿,而在2021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扩大至268.82亿。
当然,巨额负债所对应的是高额利息。2020—2021年2年财务费用分别为8.43亿和11.78亿。而账上的流动资金从2020年最高的130.43亿降至2022年一季度30.73亿。相对于巨量到期债务捉襟见肘。
在经营上,猪行业并不类似互联网,没有那么多“靠山”频繁输血。如果没有一定的安全边际谈“战略性亏损”,本质上就是一种赌局。
在2020年6月,在猪价高涨之际,林印孙依然选择定增募资超75亿,其中32.2亿元用于生猪养殖业务;7月,他计划在内江投资50亿,用3年时间完成10万头种猪、年出栏200万头建设项目,属于典型的“高位加仓”。
同样在周期顶部的7月,正邦科技总经理,林印孙之子林峰代替程凡贵接任正邦科技董事长一职。
在2021年10月的战略会议上,林峰强调:“一亿头出栏目标只是起点,仅是正邦产业链整合的开始。”很明显,林峰用意通过规模扩张达到产业整合的目的,1亿头还远不是终点。
近年来,二代接班成为热门话题。据东吴证券研究,A股许多“创二代”接班后,业务趋于多元,呈现利润增长放缓、盈利水平下滑趋势。61%样本的利润增速中枢在二代接班后出现下滑。
所以对于林峰而言,稳定局面,生存下来,才是当务之急。能达到这一点,已实为不易。
经过母猪去化后,2021年底正邦科技的能繁母猪数量已降至38万头,而牧原股份则为260万头左右,同样巨亏的新希望和温氏,也都超过了100万头。
作为养猪行业的生产力,正邦科技一夜回到解放前。2022年计划出栏仅500万头,为2021年的1/3,甚至低于2018年。
问题在于,如果正邦科技不对母猪的直接“斩仓”,减少母猪损失,而是同其他企业一样,熬过寒冬等待春天,或许还有另一番景象。毕竟作为养殖业上市公司巨头,在风险敞口没有暴露情况下,保持基本的融资能力还是可以的。
对于2021年将要面临的行业“疾风骤雨”,林印孙其实是有所准备的。“前路必有一场硬仗”。但是危机还是来的太快,在遭遇主体信用等级调整、大股东所持股权被冻结后,显然林印孙并没有做好充分应对。
另外,据中信期货统计,寒冬之下,多家上市公司仍然延续扩产趋势,且幅度并不算小。2022年牧原、温氏、新希望至少在30%以上。同时扩产也将是未来主流,预计2025年行业CR15市占率将快速提升至42%!
不可否认,中小企业在周期低迷期会大量被淘汰,当前企业的自信是通过吃“老本”扩大市场份额,穿越周期。
当下猪肉价格略有反弹,似乎行业看到了一丝曙光,但供求关系并未根本扭转。
在能繁衍母猪规模继续高企、各大养殖依旧扩产的背景下,行业延续底部震荡将是大概率事件,距离真正的上行周期还有距离。
而在各大企业巨量负债压顶下,仅靠养猪微薄利润难以支撑,类似正邦科技的亏损案例或许还会继续上演。
可以肯定的是,经过2021年巨亏后,林印孙已经输掉这轮产能扩张赛。面对困局,地方政府频频出手,生存危机基本解除。抱“光伏”大腿也仅为缓解短期流动性,并无真正跨界打算。
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今的衰落正在为此前林氏父子的激进买单,曾经的豪言壮志近乎烟消云散,3000亿产值目标也终将是“黄粱一梦”。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